天地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20|回复: 2

[转帖]刘长寿:不听老夫言 堵车在眼前 为国家人民北京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0 1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刘长寿 原帖地址
刘长寿:不听老夫言  堵车在眼前  为国家人民北京痛
这回不自称老汉,“老夫”是否托大,看完再说,好吗。
21世纪第十年末,北京治堵之声震天响,直到肠梗阻方才就医,对吗。姑不论业者、专家、领导是否药方特效,早干什么去了。
那么,阁下您“老夫”早有“干过点什么”?是。说来听听。

一、老夫说过什么。(第n次重复)
干,老,力气小,能干什么呢,只能是说说,我“干过点”的就是说过。
交通方面,我说的多了去了,20年,数十万言,过黄浦江、深水港、邮轮经济、世博会不骑江(中策)和骑江(的上策——现存是下策),都是上海特殊,不说。话从北京堵车说起,就只说说普国适用的两点(向市长)进言。

1、1995年:“浅挖洞广积车”。
智力打50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窗户纸里面的宝贝,关键这是1995年向市长进言(之二),1995年,十五年前。
市民悔不1999年买房,房价还没起;城市悔不绸缪大建设腾飞之初,致遗肠梗阻如今之患。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堵不堵视承受能力。今日北京人很怀念1995年的“不堵”,认真说,1995年已经很堵了。
在下已算近视,1995年已经不早,堵车苗头已现,汽车时速能力发挥几何,城市让它们平均连续开几分钟?何乃堵到今日才“引起注意”! 1995年,未能被引起注意的业者、专家、领导误国没商量。

1995年建言附于后,有一字刀刃不若新发于硎者,敬请剔出!

简单说,治方:浅挖洞、广积车。沪语称土地为“地皮”,揭起地的皮,掏空皮下空腔储藏杂物。必须市府、人大订为市策或立法,十倍力度强制管理,廿倍力度强化建设。挖啥地方?闹市绿地和小区中房屋未占的面积,取用量大,但资源够用。挖掘空间以多少数量为够?要求达到效果:停开的汽车、非机动车、现在人行道上的所有杂物、小摊、马路菜场、甚至社区活动场所、社区紧缺需配套的卖场、修配、服务……全部得塞进去,都从上海市阳光表面消失、消灭——要是再扫除空中电线蜘蛛网那该多整洁呀。而且要求皮下空腔分散就近方便,令物主乐于自动塞进去储藏而不愿停放在人行道和慢车道上。

北京市总面积16807.8多平方公里,但市中心62.5平方公里。
多么可怕:以今日北京450万辆汽车而言,按照每辆车停车净占地12平方米计算,450万辆汽车全停不开需要54平方公里;按地下车库(含车行道等)较低标准30平方米/车位计,按一倍计,全停面积需要135平方公里。
唯一出路,完全可行:甭说开了,搁,搁都搁不下,层次城市是唯一出路,动地下脑筋,口气就大了,不就135平方公里吗,只要走出浅挖洞的一步,车库,市中心可以视需要而三层,地图放大圈内渐二层、一层等等,完全可以满足现在,完全可以跟上车辆再发展。
                             
不行驶的车总是多数,一天24小时,北京私家车多,与公交车、出租车、快递车……不同的是以停为主,我们务必不要让车主头疼停车,务必不要让他们的车堵住道路的畅通(包括道路网的微血管和小区阡陌——堵救火车危险)。

心脑血管病死者众,全民竞说胆固醇,同理,城市行车要顺畅,就必须防止胆固醇、脂肪颗粒沉积。刮净城市地球表面的老垢(上海方言音如老铿),还室外空地、绿化、仅有行驶车辆的道路……,干干净净,避开血栓病——堵,就是塞,栓塞,解除栓塞当为治堵要件。
大家想一想,说一说,除了层次城市、动地下脑筋,还有别的出路吗?北京权者治堵药方治得好病吗?

顺便说一下老汉的地球表面概念,城市地球表面,水平的面积主要是屋面(平屋顶者)、地面(其下应做足文章)和露天道路,我主张坚决不能浪费一平方米的城市阳光面积,都要珍惜地用于人沐阳光、树沐阳光。
人沐阳光首指城市空地,夺停车等鲍鱼喂狗的浪费使用,使多么拥挤的城市还能保有较高比例的“城市空地”——城市空地不应是城市处女地地面,下面要做足文章;次指平屋面!视而不见的富矿资源,我要是开发商,我就在1000平方米的屋面上造市中心花园别墅,跃层150平方米面积出屋面,800平方米私人花园(归规划局管理不许毁绿搭建),卖1亿元。最烦以次要枝节止步,例如,水箱、电梯机房怎么办啦之类,嘁,多简单呀,放花园下面好啦,最多电梯不到顶层再另想办法,等等。我说起来很多很多,都是简单思维,穷人算计,点到为止。
树沐阳光,城市,树不种在处女地上,树下地皮下面有很多文章好做;绿化,城市绿化,以树为主,树冠相接,树干之间成为绿地返还给市民的活动空间,或说是吃完了人沐阳光的城市空地之后市民还要揩油绿地,算尽算绝;树要不高不矮,不矮以人在树冠下活动为度,不高为的是不要遮挡了居民窗户。我说起来很多很多,都是简单思维,穷人算计,点到为止。
城市地球表面,让人心疼的是露天道路一块,城市一大块面积呢,它的地下令人难舍;让汽车沐阳光可惜。怎么办,要不要斤斤计较,大家想、大家说,不扩散主题。

这个思想,曾连篇累牍信访上海市和规划局等,除了总路线,还有很多次个案动议,很多,举一例:
上海武胜路黄陂北路口西南角,街的斜对角是人民广场,南邻新建几十层市府委办大楼,2002年11月初,我见一片房屋夷为平地,打起精神,提出“紧急建议”:“寸土寸金”,“土地双用”,发信六个方面(全部手写,许多页),还走去将建议亲呈规划接待人员、热情讲解——都说,“像侬这样上访的蛮少的”。怎么样呢,眼看他平土地,眼看他种花草,眼看他“添绿”(政绩上报)了。
精彩在后面,很快,大概不到一年吧,记不确了,反正很快,绿地又被垃圾布围起,好事问,答,做地下室。眼看他刨绿化,眼看他运渣土,眼看他添新绿——憾其地上地下所用的规模比我建议小。“我们”怎么做要你多嘴,还要向你交代吗,你谁呀!
此文实名,路口实名,人民广场、市府委办大楼。光天化日的作为,不是一两个人看见的暗箱。这,就是阿拉政府,不及格行政,劣级□政。
我说起来很多很多,点到为止。

2、主路口三层交叉,人走平地不等红灯。
堵,就是被挡,被什么东西挡呢,行驶的车,交汇等待;不开的车,路旁挡道;行人,人车交汇,人行道被占,到机动车道上蹦跳;……。
浅挖洞广积车之后,人行道空了,行人不因没路走而妨碍机动车;路旁,含小街、小区小路无停车,爽。再看看车车交汇、人车交汇怎样改进——待到问题分析到这个门槛儿,想下去真的很简单啦,不信,捂住下面,您自己就能解开——比我想得好再好不过,至少,可以上一层楼到我提程度。

原则:分层走;车让人。
为什么车让人,问题蠢,从前,除了走,轿子、人力车(含自行车、三轮车、重载塌车)、畜力车……,人让车顺理成章,人道厚道;而现在车以机动为主,攀高落低驾驶员不费力,停停开开(与攀高落低连续开比较)费汽油、费车、污染厉害,汽车开得快才能路半功倍,不与时俱进没有道理呀。问这个问题的不都是蠢人,有人是故意问的。你看今日建设者,为什么“偏爱”、停步人行天桥!

分层走不等待是大家的共识。
计将安出,如何与时俱进,刘氏布囊,见于2003年东方网精帖——风烛上网第一帖。
先用于交通枢纽,主路口,以往等待最挨骂的路口。

2003年网上原文:“车让人。汽车开得快才能路半功倍。繁忙路口人车共一平面势必久等  滞留,人车分层交叉想得很对,但人行天桥是人让车思维定势之产物,汽车机动,人行靠体力,何不喝令机动车走天桥,将枢纽路口的平地留给内含妇孺童叟老弱病残累的行人。人比车矮,所以车行天桥比现存人行天桥矮。也可以让机动车走车行地道。还可以让一个方向的机动车直行天桥,侧方向机动车直行地道,人走平地,做成三层路口,车辆拐弯儿则另觅小马路口。方案千变,原则一个,平地先敬路人。不是每路口都做,只做繁忙路口。现代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简易立交轻型明快,手术微创,施工迅雷。当然要特别注重文物建筑、文物街区、文物地块的风醇保护和顾及局部景观、遮挡、大厦地基、城市管线……细则费斟酌。”

一种是两方向都走低,地下车行十字路口;都走高,天桥车行十字路口;一方向走高,另方向走低,车直行不交汇;……。反正,都是人走无车平地,自行车还是要与行人为伍,再想想法儿。

也举一例:帖子“刘长寿:‘全世界最差的路口建设’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浦东南路张杨路口。新世纪新建设——2004年时候偶然看见。
东西方向出复兴东路隧道由地下层坡到地面层;
南北方向从地面层坡到地下层;
为了“立交”,采用了各归各的三个人行天桥、一个人行地道;
三天桥一地道不搭界,高低过完一个还要绕远“起跑”“助跑”再过一个才能到斜对过街口。
瞧一瞧、想一想,全国公认小聪明的上海,真正的比□还笨的设计,想见识脚底皮层想事特异功能吗,请来上海。
我不是高人,一米七,我点一句,立刻从最差路口翻作最佳路口,全世界最佳。一言:“东西方向出隧道再坚持一下过了此路口再坡到地面。”两方向车都到地下交汇(无行人);地面无车,人自由走自在走;方案二:东西走地下,南北走天桥,平地走人。

此文实名,路口实名,浦东南路张杨路口。光天化日的实物,不是一两个人看见的暗箱。这,就是阿拉政府,不及格行政,劣级□政。我说起来很多很多,点到为止。

二、略言“不听老夫言”的经过。
1信访。
去年之前,所有重要进言、创意都通过邮局寄给过上海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规划局等。
大概从去年开始,就主要是贴在网上,也有没邮寄的。
本文的老夫言都是老货,当初基本是手写邮寄。
邮寄的(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信,得到过国内外许多顶级专家的回信支持和讨论,得到过不少领导的批示关注和回复,上海的主要领导,例如朱镕基市长、徐匡迪市长、市委陈书记、韩正市长、政协李国豪主席、蒋以任主席,当然各人侧重内容不同。举一例,韩正同志秘书的回信,打包感谢,跟本文广积车内容搭界:
99年4月7日韩正同志秘书蔡□□具名函,说:“韩正同志对您的意见很重视,认为信中所述对上海目前着力抓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韩正同志嘱我转达他对您的谢意,尤其是感谢您多年来对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我也曾将普国适用的建议寄过四五个城市,其中一个市的反馈最积极:

□□市人民政府(红头)
刘长寿同志 :
您给我市市委□□□书记的信和建议材料已收悉。□书记非常重视 , 特批转于我。
我拜读后 , 觉得您所建议的事情对我市的市政建设和交通管理以及绿化建设等 , 都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 我已批转建设、市政、规划、交警等部门认真研究 , 结合我市实际 , 提出操作方案。
谢谢您对□□的关心和支持 !
□□市副市长□□□(实名)
                                    二 00 二年一月七日

这个市我没有去过,不知近况如何。

寄给北京市领导的信,石沉大海,泥牛入海。北京的海印象中比较深的是什刹海,纳过老舍先生。北京的领导牛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要因牛误市,还是海纳百川为好。

话说上海有没有成“市策”呢,规模地、大规模地成气候、成市策呢,没有。因为还有更堵的,例如北京,“比阿拉好好较堵了”;因为“外国”1995年时没有如此市策的先例;因为业者、权者伊拉没有想到,而不启用民智是非常不智的,因为你们有想不到的情形是常态,门户之见要不得,又不是养不出小人拒绝领养的问题。

但是,这是世界趋势,所以新工地“全基地三层地下室”个案逐渐多起来,市场经济唤醒先觉者。已建成小区重新刨绿再建地下室的个案亦曾见报——例如,2008.10.18新民晚报头版头条:“小区绿地首建地下车库引发热议”,我的帖子:“上海不听老人言  弯路过后走回来  小区绿地加建地下车库”

2网上
风烛上网第一帖,2003年,东方网鼓励,列为精帖,解渴内容符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这篇文章重点讲了广积车和否定人让车的定向思维。
上网,主要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不断有媒体专访、约稿、报道等等,连美国纽约的洋人也来采访。
但是,业者、权者、领导回避犹恐不及,讳莫如深,即使老汉的话说得再尖锐,就是不言声。改进工作的梦想,只好待后来人。
2003年,新闻热过北京堵车,曾写文章贴在网上和寄给北京,石沉大海、泥牛入海:
“北京道路拥堵,王歧山市长请坐直升飞机考察 ”
“惊悉北京CBD道路占地39%,敬献治方”

自言某是上海市有突出贡献不出的人士,说到不出,想起大家李鼎铭、马寅初先生。

三、错误认识要不得。
1、已经这样了,错过大建设起步时间了,只好不听你了。
不可能!因为这是唯一出路,历史必然。
大家会看到,就像上海现在的萌芽:新工地基地全覆盖多层地下空间;绿地下利用地下;已建成小区重新开挖;……
现在!萌芽!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动出击,从必然王国快步跨入自由王国呢!

2偏不听民智,“我们”会想办法。
有办法为什么早不作为,都是老招数,以往不灵,今后领导重视加大力度真能治了堵病不复发?
那么,阁下“老夫”的招就有显效吗,您说呢。至少做到,不论显效、有效、甚至弱效之招,都不排斥,组合拳,让所有点子参加积分,求较高总效,才对。
城市多中心,市民赞成;大公交,市民赞成;发展地铁,市民赞成;……赞成,一致拥护,而有一些,例如单双号、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已经很贵)、以车位为购车条件、……,就是又让人民为政府的低效、低能埋单。
以车位为购车条件,很对,市民问,为什么不早点认识早点准备多一些车位呀。

老夫的进言总是三部曲,进言,不理——→碰壁、挣扎——→很不情愿地溜溜绕回刘长寿早年划的道儿上。多不好呀。

3、言必称外国。
外国没办法,我们也只好摊开手作无奈状。
强调是外国城市发展的难题。
国官的洋奴腔、小三子定势。
上海的几件事,我说过,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上海是腾飞比别国晚得多快得多的国际城市,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上,尤其在面对拥挤的方面,我们有历史责任为世界拓出新路,而不是杰出洋人有暗疾我们也要生,再强调是世界难治。

老夫不希望像前几次一样,不屑家奴贡献,绕来绕去,从友邦高价购回。

国外,一定会碎步走向老夫所言,“历史必然”嘛,近日国外已见端倪,考察仔、海归已有卖弄知道者。可悲也歟。


憾不听我95年,堵车在眼前!如此堵车!如此堵车在眼前。老夫一直说,一时的扬抑滞于权,千古的对错决于理;老夫一直说,留世存照,静观历史的评判。这都是拍案之言,是绝对不愿看见的,我病沉疴,上苍留我亲见盛况,被指忍心。对错、评判,咱们多难的国家啊!
立言网上,请全国人民给我做个大众公证——公证又怎么样呢,是呀,怎么样呢,无非不枉工程师一场,说明某曾报国吧,何时后辈主动、被动践我言,烧点纸,慰我亡灵——终究是放不开呀,不甘,耿耿,实话,知我笑我概由之。行文至此,脑海忽闪过元曲词句,录此: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退休工程师
                                            刘长寿   
                                           2010.12.27
网上签名: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敬请转帖,敬请传告业者和领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1: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1995年文章,十五年了,看看是不是字字刀刃若新发于硎。

向市长进言之二
徐市长、夏副市长
建委黄主任、陆副主任:
对上海的交通提个建议:
“浅挖洞、广积车”,将此作为上海城市规划和建筑管理的“市策”。
一.建议内容
新建街坊时将整个基地的地皮揭起来,做半地下室或全地下室,地“皮”与“土”地之间的地下室空间用以停车;室外地坪为地下室的顶面,绿化、街坊内人车交通、房屋间距、消防车道……都在人造地面上做文章。
这在设计时要全局考虑,市政工程和房屋单体都要与之适应。
二.停车管理要给出路
上海的交通只考虑道路不行。我每天上班从武进路到广东路,所有塞车几乎百分之百是因为停着的车辆拦路;上海居民常有扛自行车到三、四楼靠在楼梯道上的怪事;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等造成各种车辆的增长过快……
这些车只有一部分在道路上走,大部分停着,驶也罢、停也罢基本上都在上海地皮一个平面上。设想,把它们密排,将占去多少面积!
从城市的管理上不给出路,车主只好占路停车,市容管理无从执法,慢说罚款,就是把他法办,他也无法“改正”。
倘能利用上海的一部分“地”与“皮”之间的空间,将汽车、摩托车、助动车、自行车、残疾车、黄鱼车……加上修车摊、点,配件商店、洗车服务等都塞进去,于交通、于市容、于绿化幸何如哉。
三.目前地下室的设置值得反思
目前的地下室,除了少量是空地之下的地下车库,地下室几乎都集中在高楼的底下。地下室上面摞廿~卅层的房子,地下室的一部分还要用于电气、通风和给排水的设备的用房,仅有部分用于停车。
从停车的角度看,数量大大不够,并且代价太大,不能与平地下的空间利用相比。
四.上海正面临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上海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国际大都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最拥挤的空间。所以上海应该在目前的建设改造中超前为廿一世纪考虑一些问题。作为“市策”,是会有一些特殊的矛盾和被逼的创造。
新的东西总会有新的问题,小而言之,根植较深的树木难于调整啦什么的……关键是哪个矛盾为主要。
若上海未起步改造或已经改造得差不多告段落了,提这个建议便比较难于实现,我认为处在今日历史阶段,正应我们未(已)雨绸缪。
五.经费上可以自养
上新项目当然要花钱的,我认为这次的挖洞与前此的“人防”略不同,上海中心区一个汽车泊位已经很值钱,汽车泊位充足将抬高楼宇价位;稍边远的房屋,更需以车代步,车位更有意义,而且目光看远,今后无停车的房屋将不上级别……
加之,还可以使闲散劳动力安置于车辆管理方面,做得更规范化。
在土地日益升值,用一寸少一寸的今天,从经济效益看,建设的造价可以基本上做到取之于车用之于车,社会效益无可估价。
六.上海亟应设立专管部门并委派专门人员负责地下全面规划和管理。
市长三思。                         此颂
公祺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刘长寿 95.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网上回复说

人家何祚庥早就提出不要发展那么多小汽车,就是不听

刘长寿评:

第一, 好主意不嫌多,现在是嫌少,治堵不能独一味,“我们”打算主打什么办法而排斥别的,包括也排斥了何先生的提出,这就是业者、专家、领导把北京交通“搞”到堵车如今天的主要原因。

应该问责:要是没有办法的事,搞到北京堵车这样糟,“你们不是谁也没有办法嘛!”而有办法、明明有办法的事,并且上赶着在七年前已经提给(有记录的是上海1995年,北京2003年)北京市领导。我个人认为,由我认为较妥,老夫自以为有资格、有权利说一句话:北京相关市领导应该引咎。
大家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第二,“不要发展那么多小汽车”,最简单,最有效,无需多动脑筋,难道多动脑筋不可能有作为吗?那好,如果何先生认为北京汽车发展到n百万辆为宜,则同样的道路量,“老夫”言就能在保证同等拥堵的前提下,增效到容纳2n百万辆。敬请何祚庥院士鉴证一下——早年黄浦江上桥的观点曾得谭其骧、周干峙、林同炎等权威鉴证,这里敬请何祚庥院士鉴证一下也不能算是辱没吧。

增效,增效道路流量,增效何先生提出的“不要发展那么多小汽车”等等。

限制小汽车只是组合拳里一拳,但是,限制了,也还是应该刮干净城市地球表面。

我的建言与别的好主意都不冲突,强强结合增效,这是它的优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地中社区 ( 赣ICP备15001126号 )

GMT+8, 2024-12-22 20:33 , Processed in 0.0307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