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我行我素

蛇!蛇!蛇!(z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23: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蛇

  要先发现蛇的存在,这可真的要练练。由于现场环境很复杂,难以一一细说,这里还是先说说我个人这些年来从事户外活动的小经验,也许对大家有些参考。
  
  ▲在野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尤其是走最前面的两个。因为最容易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正面接触的就这两人,严格来讲,这两人就是整个队伍的“斥候”(尖兵)。他们应该与队伍拉开一点距离,而且互相也应有一定距离。
  
  ▲做前锋时,基本不带帽子,因为帽子会妨碍部分的视线和听觉(渔夫帽很碍听觉,有必要时我会扎头巾),扎头巾的话建议包成侦察兵的那种包法。『按:侦察兵们包头巾很有科学性,他们会连眉毛也包起来,这样汗水不会影响视线』
  
  ▲会带上一支木棍(比大拇指粗一点,长约到肩膀),用作开路用,这东西有时比砍刀有用(无意得罪啊,驴才会用砍刀乱砍一气)。遇到太密的灌木或草丛时,先打打,然后往两边一拨压,后面人能通过就行了;『按:其实这几乎所有的山民(我是对采药、打猎等离开山路的当地人通称)最惯用的方式』
  
  ▲眼睛要时刻留意前方和周边约3米方圆内的动态『按:这也许有点难度,多跟山民或老手们去野外,练吧』,发现(或感觉)有异样应立刻停下搜索观察。后面跟的那个也别闲着,除了如前所说的去做,还重点负责留意前面那人的头顶。『按:为什么?因为最前的一个未必能照顾到自己的头顶。有时因为过得快,反而变成是第二个正面接触。我自己也试过踩死蛇(汗啊),后面人提醒才知道;也曾发生过前一个一路小跑过去踩着蛇,倒是后面跟的人吃苦头的事。』
  
  ▲前面所说的都是队形和手段而已,要紧的是你自己个人。行进过程中要留心观察,这才是最关键的。前方的植被、泥土、岩石等等,都会有它固定的形态和颜色,蛇类等伪装的再好,都是保护色而已,肯定有不同的地方。何况我们在走动时产生的声音和震动,它们绝大多数都会有些反应吧『按:溯溪活动不算在内哦』。不要放过前方任何的异常动静,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是许多老手们阴沟翻船的主要原因啊。
  
  ——这里要说说竹叶青和翠青蛇这两种蛇,都是春天里嫩芽的那种翠绿色的,这就很易与它们活动最频繁的夏天那种植物的墨绿区分开来(我是指大部分是墨绿色)。还有,长满苔藓的石头上那种斑驳,与烙铁头或蝰蛇的有规律的花纹也有区别吧(蛇是立体的,有线条甚至有阴影的)。
  
  以上一些个人小经验大家见笑咯。
  
  另外,加一个。多年和山民打交道,归纳出几句话(大概说得都是农历哦):3月4月蛇脱皮(清明时分吧);4月5月泥路上(端午前后);5月6月盘石头;7月8月蛇上树(正好是荔枝时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23: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防为主

 对付蛇类,基本都是以预防为主,这个连土生土长的当地山民都是这么的说。我们这些城市土著当然就要更加谨慎视之,毕竟我们是到它们的地盘上撒野,况且人家都在暗处。
  如何防?这要借助一下防御物品了,不过这些东西有时也不是百分百保证的哦(就是说不要太过于依赖)。总结了一下是硫磺、石灰、煤油、农药、干鹅粪、小便、大蒜(干蒜头),嘿嘿!最后两样够歹毒吧?
  怎么用?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是弱智。呵呵,永远都有新人的嘛。
  插一句:首先是要把地面上的枯叶都清扫干净!
  硫磺——很多人认为就洒一圈就行。其实不然,硫磺要捣成细粉才效果大,在您的帐篷四角洒一些就足够,别太浪费嘛;还有就营地周边也洒上些,就多份保险。(另外,分享一下。山民们教过我一招:最好分别在营地的四周熏烧一点硫磺,上风位要多点。天气稳定的情况下,熏烧过可保4~6个小时味道不散。嘿,烧硫磺您就知道为什么蛇不来了,一定要注意用火哦!这些年来我基本都是露宿为住,也没出过状况)
  石灰、煤油、干鹅粪的使用也是同样的,不过可别烧煤油哦。
  农药太毒咯,弄不好会搞到自己,不建议大面积使用。
  大蒜是用在徒步穿越上的(当然也可以放在帐篷里或背包里,虫子都不敢来),用几瓣大蒜以一比一的比例和硫磺混和捣成糊,稍挤掉一点水分,用条旧袜子装起,入林穿越时绑在小腿上。那个味道,自己闻了都难受,还有谁不退避哟。
  说到蛇,在野外不巧真的遇见了,可避则避绕道走就是了。实在避不了,自己别动,让身边的人从它侧面扔土块或树枝赶跑它就是了。此时一定要注意他的动向,『按:跑得快的是没毒的,哧溜就不见咯;慢慢游动的是有毒的,有持无恐嘛,我是毒蛇我怕谁。碰到这些可千万别挑衅它的攻击能力啊,紧记我们是过客,不是专门来某它的。』当确实是没办法了,我佛慈悲,要超度它时。要掌握好方法,解剖过(是解剖不是吃的那种分解)蛇您就知道,蛇类的循环和呼吸两大系统的主要器官都在它前三分一处,这点很重要。
  用我前文说的那木棍『按:太粗会没有鞭子效果』抽下去,阿咪陀佛。(记得分我一杯羹呀!没有?汤也行。)一定要再补上几棍,确保死透!!然后用刀把蛇头切下来深埋(或火烧)处理,不然死了都会咬人的,特别是毒蛇(它们会张大口毒牙外露等你踩)。
  最后,野宿者(不用帐篷露宿)最好支个雨棚或半棚,并且注意保护头部(别半夜里掉下一条到您脸上或钻进您睡袋里)。
  综上所说,防蛇,遇蛇,无论你用什么手段,最关键的是我们自己的警惕心啊,我们不是长期身处野外,在这陌生的环境里,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性,才能防患于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21: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怎样去防蛇?

第一部分 蛇的防范:
  
  一、行军防蛇:
  1、 除眼睛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2、 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高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3、 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
  4、 穿高帮鞋(皮靴) ,穿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
  5、 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军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打草惊蛇(眼镜蛇会主动攻击人,打草惊蛇有可能会引起眼镜蛇主动攻击人,不知道这一条到底怎样用。)
  6、 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
  7、 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8、 把手里的什么东西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
  9、 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
  二、营地防蛇
  1、 避免在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从中扎营。 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
  2、 在营地周围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种或数种: 雄黄.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湿了的烟叶。
  3、 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万一发现蛇,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
  4、 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5、 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三、常见蛇药
  1、自制防蛇药:
  材料:雄黄(有毒,使用时切忌用火烧 )二两、大蒜一头、纱布一块。
  制作:将大蒜捣烂,雄黄碾成粉末,两样充分拌匀后,用纱布包住,扎成一小球状,以不出水为宜。
  用法:将雄黄大蒜球挂在腰间,若要更保险,制作两个球,分别绑在左右脚脖子上。这样,无论走到哪里,蛇族一概退避三舍。
  特点:效果显著,经久耐用,制作一次可用一月。
  2、 蛇怕风油精
  3、当在野外被蛇咬后,服用蛇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各地药品供应站有不同的蛇伤药,可参照说明书使用。南通蛇药 又叫季德胜蛇药(片剂)用于治疗毒蛇、毒虫咬伤,有解毒、止痛、消肿的功效。 上海蛇药 用以治疗腹蛇、竹叶青等毒蛇咬伤,亦可治疗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等咬伤。具有解蛇毒以及消炎、强心、利尿、止血、抗溶血等作用。
  4、 血清:有条件的话,最好根据当地动物志,准备相对应的血清,冷藏携带至当地,存放在医院中
  第二部分 关于被毒蛇咬伤后的问题:
  
  1、 在不能确定为何种蛇咬伤的情况下,不能以为无明显症状就判断是无毒蛇。在多数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在分不清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的情况下,应按毒蛇咬伤处理。无毒蛇咬伤常见四排细小的牙痕,毒蛇咬伤通常见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有的毒蛇有两排毒牙。
  2、 看伤口,毒蛇咬人有可能把牙断在你肉里,把它拔出来。
  3、 烧灼:被蛇咬伤后立即用火柴头5-7枝烧灼伤口,以破坏局部的蛇毒。
  4、 冲洗:蛇毒在1-3分钟内是不会蔓延,这时挤出或冲洗蛇毒,可以有效排除大部分蛇毒。立即冲洗用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盐水或冷开水、肥皂、尿,最好将伤肢置于4~7℃冰水中(冷水内放入冰块),在伤处周围放置碎冰维持24小时,亦可喷氯乙烷(降温时注意全身保暖)。切记: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
  5、 扎结肢体:在近心端,用绑带像打绑腿一样螺旋型大面积紧缚肢体,延缓毒液蔓延。 譬如脚踝被咬,就在膝盖下包扎。蛇毒是通过静脉传递的,静脉分布在人体表。用粗布条大面积压迫体表的静脉,可以有效防治蛇毒蔓延,同时又不会因为局部扎结过紧而阻断血液流通。这样可以尽可能阻止毒液的扩散,防止毒素进入淋巴系统。结扎之后,赶紧赴医治疗,急救处理结束后,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没有绑带时,也可用绳子、布带、鞋带、稻草等,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厘米处作环形结扎,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结扎要迅速,在咬伤后2~5分钟内完成,此后每隔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液循环受阻而坏死。到邻近的医院注射抗毒血清后,可去掉结扎。
  6、 扩创排毒:经过冲洗处理后,用消毒过的小刀划破两个牙痕间的皮肤,同时在伤口附近的皮肤上,用小刀挑破米粒大小数处,这样可使毒液外流。不断挤压伤口20分钟。但被尖吻蝮蛇(五步蛇)和烙铁头蛇、蝰蛇、咬伤,不要作刀刺排毒,因为它们的蛇毒中有一种溶血酶,可以导致人大量出血不止,如果对伤口再做切开处理,只能加速人体失血。因为普通人无从分辨毒蛇,所以,治疗蛇伤时伤口切开的做法就不能予以推广。
  7、 针刺或拔火罐:但对于血循毒(如蝰蛇、铬铁头、竹叶青、五步蛇)蛇伤患者,不宜针刺或拔火罐,以免伤口流血不止。如伤口周围肿胀过甚时,可在肿胀处下端每隔1~2寸处,用消毒钝头粗针平刺直入2公分;如手足部肿胀时,上肢者穿刺八邪穴(四个手指指缝之间),下肢者穿刺八风穴(四个足趾趾缝之间),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肿。针刺排毒。
  8、 如引发中风应积极治疗,同样在必要时应进行人工呼吸,时刻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 银环蛇、金环蛇咬伤后昏迷的重病人可采取人工呼吸维持。
  9、 解毒药的应用:被毒蛇咬伤后应尽早用药,南通蛇药(季德蛇药)、上海蛇药、新鲜半边莲(蛇疔草)、内服半边莲,半边莲和雄黄一起捣烂,制成浆状外敷,每日换一次。别以为有药就没事了,药只能缓解,赶快找医院去。
  10、 做好这些后还要避免剧烈走动或活动,保持受伤部位下垂,相对固定。如条件许可应由他人运送。运送伤员到医院的路上,伤员尽量少活动,减少血液的循环,注意保暖。
  11、 无毒蛇咬后无须特殊处理,只需对伤口清洗、止血,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第三部分 关于蛇的知识(主要摘自中国动物志)(一)
  
  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三卷
  有鳞目
  蛇亚目
  
  22.水蛇属(轻微毒性)
  
  (77)黑斑水蛇
  生物学资料:曾见于海南岛沿岸海水中,常见于稻田、池塘、沟渠。捕食鱼类。
  地理分布:
  福建(闽侯、诏安)、
  台湾、
  广东(陆丰、海丰)、
  香港、
  海南(海口)、
  广西(钦州、东兴)
  
  (78)中国水蛇
  地方名:泥蛇(浙江、广东)
  生物学资料: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麓的流溪、池塘、水田或水渠内。吃泥鳅或其他小鱼。轻微毒性。
  垂直分布:从沿海低地(海南海口)到320M(福建崇安曹墩)
  地理分布:
  江苏(南京)
  浙江(温州、瑞安、庆元、龙泉)
  安徽(祁门、东至)
  福建(遍布全省)、
  台湾(台北、淡水)
  江西(南昌、九江-庐山、湖口、铅山、贵溪、宜春、进贤、吉安、永丰、安福、赣州、瑞金、寻乌、全南)
  湖北(宜昌)
  湖南(长沙、湘阴、新宁、黔阳)
  广东(广州、江门、鼎湖山、连县、徐闻、紫金、高要、德庆)
  海南(海口、琼海、儋县、白沙、陵水吊罗山)
  广西(柳州导区、桂林地区、河池地区、玉林地区、钦州地区。)
  
  (79)铅色水蛇
  地方名:水泡蛇(浙江、广东)
  生物学资料:生活于平原、丘陵或低山地区的水田、池塘、湖泊、小河及其附近水域,多于黄昏及夜间活动。以鱼、蛙为食。数量大,分布广,轻微毒性。
  垂直分布:从沿海低地(海南陵水)到980M(福建德化戴云山)
  地理分布:
  江苏
  浙江(温州、平阳、泰顺、瑞安)
  福建(遍布全省)、
  台湾(全省分布)
  江西(赣州、、瑞金、寻乌、全南)
  广东(广州、江门、鼎湖山、九龙、和平、紫金、徐闻、高要、德庆)
  海南(海口、文昌、琼海、儋县、白沙、琼中、陵水、崖县、乐东、定安)
  广西(赁祥、龙州、宜山、龙胜)
  云南(河口)
  
  (27b)紫沙蛇台湾亚种
  分布:台湾
  后沟牙类毒蛇。尚无咬人的报道。
  
  (143b)虎斑颈槽蛇台湾亚种
  分布:台湾
  此蛇虽无毒牙,但咬人有时亦可引起中毒。我国浙江、江苏也有虎斑颈槽蛇咬伤中毒的报道。
  
  Ⅶ。眼镜蛇科
  Ⅶ(Ⅰ)。眼镜蛇亚科
  44.环蛇属
  
  (158)金环蛇
  地方名:金脚带、金包铁、金报应、金蛇(广东、广西),铁包金(广东、云南傣族和拉祜族)佛蛇、蛇王(广东)、四十八节(湖南),玄南鞭(福建),黄金甲、苋节蛇(福建)。
  生物学资料:多栖于丘陵山地,常见于水域附近,夜间活动为主。以鱼、蛙、蜥蜴、蛇及蛇卵、鼠类为食。剧毒性毒蛇,以神经毒为主,但较少有咬伤病例。
  垂直分布:180(云南河口)-1014(去南孟连);0-180(福建)
  地理分布:
  福建(武平、诏安、云霄、平和、南靖、漳州、龙海、上杭、福清、长乐、闽侯、福州、泉州、漳浦、南安、东山)、
  台湾(全省分布)
  广东(汕头、潮安、广州罗浮山)
  广西(龙州、瑶山、上思、防城、玉林)
  云南(勐养、勐海、孟连、绿春、河口、富宁、勐腊、景洪)
  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
  
  (159)银环蛇
  地方名:银脚带(广东、广西)、过基甲、筛基甲、臭蛇、聋蛇(广东),铁包应、银报应,银包铁、银蛇,白吊蛇(广西),手巾蛇(福建、台湾),节节乌,洞箫蛇、簸箕甲(福建),雨伞蛇(台湾),竹节蛇(江西、浙江),夜游,吹箫蛇、百步梯(江西),寸白蛇,白节黑,白带蛇、白菊花、团箕甲、寸白犁铲头(浙江),四十八节(湖南),金钱白花蛇。
  生物学资料:栖息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水之处。在稀疏树木或小草丛的低矮山坡、坟堆附近、山脚、路旁、田埂、河滨鱼塘旁、倒塌较久的土房子下、厂头堆下活动。山区住宅队近或田园以及石砾墙角都曾发现。洞穴土质松,酸性土,穴内有一至数条银环蛇在一起,洞口大多向西南或东南,在洞穴附近常见有蛇蜕及白色稀粪例。最适温26-30摄氏度,夏季,白天隐伏于乱石堆,田埂或墙角洞穴内,夜间外出活动觅食,尤其是闷热天的夜冕,活动更频繁,常在公路上出现,后半夜到天亮又回洞穴。以鳝鱼、泥鳅、其他鱼类、蛙类、晰蜴、蛇类、蛇卵及鼠类为食。剧毒性毒蛇,毒力强,以神经毒为主。人们常于夜间被咬,被咬后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仅有微痒及轻微麻木感,一般于咬后1-4小时才产生全身中毒瓜,在咬早期,常因麻痹大意误认为无毒蛇或其他动物咬伤而贻误救治时间,造成严重后杲。
  垂直分布:平原及山区均有分布
  地理分布:
  浙江 (杭州、余杭、定海、普陀、宁波、东阳、诸暨、金华、玉环、临海、镇海、温州、温岭、天台、龙泉、庆元、泰顺、遂昌、缙云、淳安、永嘉、景宁、湖州、武义、开化、天目山、四明山)、
  安徽 (烃县、宁国、旌德、绩溪、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石台、东至、泽县、太平、黄山)、
  福建 (宁德、建阳、罗源、浦城、崇安、德化、邵武、松政、政和、福鼎、永泰、尤溪、三明、永安、龙岩、福州、长乐、福清、闽候、泉州、漳平、南靖、南安、平和、漳州、龙海、漳浦、诏安、东山、青圃、大田、云霄、南平、霞浦)、
  台湾、
  江西 (九江、庐山、景德镇、贯溪、南昌、宜春、上犹、全南)、
  湖北 (武昌、宜昌)、
  湖南 (长沙、宜章莽山、衡山)、
  广东 (广州、潮安、饶平、斗门、湛江)、
  海南、
  广西 (瑶山、龙胜花坪、睦边、凭祥、龙州、上思、防城、王林)
  四川(秀山)、
  贵州 (罗甸、松桃、德江、榕江、沿河、雷山、从江、荔波)、
  云南 (绿春、盈江、思茅、西双版纳、景东、元江、澜沧、双江、水塘)
  国外分布于缅甸,越南,老挝。
  
  (网上下载:金环蛇及银环蛇的中毒症状都是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流诞、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肌肉麻痹、运动不协调、呼吸微弱发展至衰竭,最后死亡。银环蛇的毒性比金环蛇强得多,死亡率达80%。)
  46.眼镜蛇属
  (163)眼镜蛇
  地方名:饭铲头 (广东、广西、浙江),饭匙情 (广东、福建、台湾),万蛇,吹风蛇 (广东、广西),骗蛹蛇 (广东、福建),扁头风(广西、福建、江西),乌肉蛇、喷鸡蛇、薄壳蛇、白颈乌 (广东),吹风鳖 (广西),扑蛇、饭匙枪、膨颈蛇、扁颈蛇 (福建),犁头扑、犁铲头、黑炭扑 (浙江),扁头蛇 (湖南),扁子头、扁颈蛇 (江西),包呼 (云南景颇语译音)。
  生物学资料: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区,常发现于丘陵山坡、坟堆、灌木林丛及竹园等处。春秋两季多在洞穴附近活动,而夏季及秋初 (5一9月)则分散到山脚田野、河滨、沟旁、稻田、菜园、路旁墙基,甚至于进入家屋。被惊动时体前部能竖起,颈部膨扁并发出"呼呼"声向前攻击。在浙江北部观察,其洞穴多在土质疏松的酸性土丘陵山坡及坟堆向阳处,或在竹园和灌木丛中,洞口直径小的3Ocm,大的可达27Cm,洞口常有杂草或小灌木遮蔽,坑,洞内常有枯草窝,很可能是利用野鼠或野兔等小哺乳动物的洞穴作窝。眼镜蛇耐寒性较差而耐热性较强,它属于南方类型的蛇种,表现向阳性,系昼行性蛇类;除了夏季闷热的夜晚外,较少于夜间活动,一昼夜的活动高峰基本上只有一个,从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左右。
  眼镜蛇的食性很广,能吃鼠类、鸟类和鸟类的蛋、晰蚜类、蛇类、蛙类、蜡蛛、泥锹、鳞鱼及其他小鱼,甚至可吞食同种的幼体。属于剧毒蛇种,含神经毒、心脏毒,被咬伤如及时抢救,一般24小时后可转危为安。
  垂直分::舟山亚种70-600m(浙江),150m(江西景德镇),320-640m(福建),460-700m(湖南),215-1630m(贵州)。孟加拉亚种450-162Om(云南)。
  地理分布:
  浙江(普陀、定海、岱山、宁波、杭州、余杭、临安、肖山、桐庐、淳安、安吉、诸曹、金华、武义、常山、江山、开化、玉环、临海、镇海、东阳、天台、台州、温州、温岭、永嘉、缙云、龙泉、庆元、遂昌、景宁、泰顺、平阳、乐清、四明山)、
  安徽(太平、潜山、绩溪、休宁、祁门、黄山)、
  福建(浦城、崇安、邵武、建阳、松政、政和、武平、上杭、福鼎、霞浦、宁德、罗源、南平、闽清、三明、永安、永春、华安、龙岩、漳平、福州、长乐、闽候、福清、南安、泉州、同安、度门、南靖、平和、漳州、龙海、云霄、漳浦、诏安、东山)、
  江西(九江、河口、贯溪、湖口、南昌、安福、永丰、上犹、景德镇);
  湖北(西部)、
  湖南(宜章莽山)、
  广东(广州、湛江、潮安、汕头)、
  香港、
  海南、
  广西(金秀大瑶山、上思、东兴、南宁、花坪、凌云、凭祥、龙州、龙津、防城、德保、王林、桂林)、
  四川l(攀枝花市)、
  贵州(兴义、安龙、罗甸、榕江、铜仁、玉屏、册亨、望漠、惠水、平塘、从江、荔波)、
  云南(思茅、劲康、动河、景东、酉双版纳、河口、孟连腊福、腾冲、陇川、景洪、盈江、绿春、水塘)。
  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缅甸,锡金,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
  
  (网上下载:被眼镜蛇咬伤后,伤口即感疼痛且渐加重,范围迅速扩大。局部常见两个牙痕,伤口流血不多,而且很快闭合变黑,周围皮肤呈现红肿。伤口中心有麻木感,并向近心端蔓延。局部常有水泡及组织坏死并难愈合。一般在咬伤后约2至6小时,病人感困倦、胸部闷胀、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畏寒、发热。)
  
  47.眼镜王蛇属
  (164)眼镜王蛇
  地方名:山万蛇、过山峰(广东、广西),过山乌(广东),扁颈蛇、大吹风蛇、英雄乌、麻骨乌、蛇王 (广西),大眼镜蛇、大膨颈蛇,大扁颈蛇 (福建),黑乌梢 (云南西部)。
  生物学资料:生活在平原至海拔1800m(云南)左右的高山林木中,常在水旁出现,或隐匿在岩缝和树洞内,有时爬上树,后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能滑翔追捕食物。昼行性。以其他蛇类和晰蚜类为食,也吃鸟类、鸟卵及鼠类。据《贵州爬行类志》(1985)报道曾发现眼镜王蛇在稻田追逐鸭子,剖检胃内吞物有乌梢蛇,眼镜蛇等蛇类。陈远辉于1990年7月在湖南郴州地区捕获一条43009重,3000多毫米长的眼镜王蛇,正在吞食一条21009的王锦蛇。经济森义 为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剧毒蛇,含有神经毒和血循毒,被咬后中毒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容易造成死亡。但该蛇并不多见。
  垂直分布:800-1200m(四川米易),570-1800m(云南),281-1650m(贵州),850m(西藏墨脱),300-400m(福建),300-600m(浙江)。
  地理分布:
  浙江 (庆元、泰顺)、
  福建 (武平、上杭、大田、德化、福州、长乐、闽侯、福清、南靖、平和、漳州、龙海)、江西 (瑞金)、
  湖南 (郴州地区)、
  广东 (广州、清远、从化、罗浮山)
  海南、
  广西 (大瑶山、睦边、凌云、上思、德保)、
  四川 (米易)、
  贵州(兴义、罗甸、望漠、格江、荔波)、
  云南(景谷、孟连、西双版纳、陇川、盈江、水塘)、
  西藏 (墨脱)。
  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
  
  (网上下载:性情凶猛,为毒蛇中体型最大的。会主动袭击人,紧咬不放。咬伤症状 能看到较大而深的两个牙痕,牙痕间距常大于1.8cm。首先局部感到剧痛,并逐渐发生红肿等急性炎症,中毒发展迅速,局部症状尚未充分表现以前就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被咬伤后半小时内即觉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困倦思睡,继而流涎、呕吐,出现言语障碍。)
  
  Ⅶ(Ⅱ)扁尾海蛇亚科
  (171)青灰海蛇(有毒)
  地理分布:台湾及山东没海。国外分布于从印度洋经南中国海至印度尼西来到澳大利亚北部沿海。
  
  (172)青环海蛇 (有毒)
  地理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为我国海蛇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 辽宁、上海、江苏、浙江(舟山、陈山),福建(福州、连江、平潭、厦门),台湾,山东,广东(汕尾、甲子、汕头),海南,广西(北海)。国外分布于由波斯湾经印度半岛沿海到日本及印澳海域。
  
  (173)环纹海蛇 (有毒)
  地理分布: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沿海
  
  (180)海蝰 (有毒)
  地方名:黑尾海蛇
  生物学资料:一般均栖于浅海区。
  地理分布:辽宁、福建(平潭、连江)台湾,广东(甲子,汕尾),海南(海口,东方),广西(北海)。
  
  
  蝰科(都是毒蛇)
  Ⅷ (Ⅰ)白头蝰亚科
  (181)白头蝰
  曾用名:白缺蝰
  生物学资料:生活于丘陵及山区,夜出或晨昏活动,栖息于山区草地、麦田烂草堆下、路边、碎石地、稻田、甘蔗田边及甘薯地旁的草丛中,有时在人们住宅附近,如门前、房内、牛栏、灶旁等处。在一年中,最早发现于3月7日,最晚发现于11月24日,而以5-7月为多见。捕食小型啮齿动物及食虫类动物。属于管牙类毒蛇,白头蛙咬伤中毒兼有神经毒与血循毒症状。病例不多(已知8例)。
  垂直分布:100(福建福州-2220m(贵州威宁)。
  地理分布:
  浙江(武义、天台、开化、永嘉、泰顺)、
  安徽(歙县)、
  福建(龙岩、南靖、泉州、福州、光泽、平和)、
  江西 (萍乡)、
  广西 (德保、龙胜)、
  四川(彭县、宜宾、古蔺、宝兴、峨边)、
  贵州 (威宁、毕节、贵定、余庆、绥阳、德江、雷山、务川、兴义)、
  云南 (孟连)、
  西藏 (东南部)、
  陕西 (宁陕)、
  甘肃 (文县)。
  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Ⅷ (Ⅱ)腹亚科
  
  58.尖吻蝮属
  (182)尖吻蝮别名:白花蛇、靳蛇、寨鼻蛇 (《本草纲目》)。
  地方名:靳 (祁)蛇 (江西、安徽、浙江、湖南),懒蛇 (江西),盘蛇 (江西、湖南),岩蚊 (重庆酉阳),岩头斑 (重庆彭水),五步蛇 (浙江),五步龙 (安徽),五棒蛇(湖南),百步蛇 (台湾、广西),放丝蛇 (浙江),吊灯 (等)扑(浙江),翻身花 (湖南),聋婆蛇 (广西),瞎子蛇 (江西),翘鼻蛇 (黔东南),犁头匠 (黔西南),棋盘蛇(格)(浙江、江西、福建),架装蛇 (闽北),三天两天病 (江西、湖南)。
  形态描述:头大,明显呈三角形,吻端尖出;颈较细;体形粗短;尾较短而细。
  垂直分布:从海拔100m左右 (杭州孤山及灵隐天竺到1350m(贵州兴义阿依)。
  生物学资料:生活于山区或后陵林木茂盛的阴湿地方,曾发现于:山溪旁阴湿岩石上或落叶间、山溪岸边1.7M高的岩石上,瀑布下的大岩缝中,路边岩下,路边草丛中,茶山草丛中,玉米地内,草棚内堆粪上,住宅附近或进入室内等。白天多盘蜷不动,头位于当中,吻尖向上,人脚步步接近则转动其头警惕注视着振动传来的方向,晚上火光有扑火习性。在野外,从5月中旬到8月底,无论晴天、雨天或阴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都采到过尖吻蝮。吃蟾蜍,鸟,鼠,蛙,蜥。本蛇体躯较大,毒牙长,毒液量多,以出血毒为主,咬伤病例常有发生,且常导致严重后杲,甚至死亡。
  地理分布:尖吻螟主要分布于我国,其范围大致在东经104度以东、北纬25度左右与31度左右之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台湾省。
  浙江(除东海岛屿外,均有分布)
  安徽 (歙县、太平、黄山、烃县、宣城、广德、宁国、族德、绩溪、休宁、黟县、石台、青阳、祁门、贵池、东至)、
  福建(邵武、崇安、福鼎、福安、建阳、永安、寿宁、浦城、政和、松溪、光泽、建宁、南平、周宁)、
  台湾(台中、南投、嘉义、高雄、屏东、花莲、台东)、
  江西 (贵溪、婺源、景德镇、铅山、九江、铜鼓、宜春、安福、萍乡、上犹)、
  湖北 (广济、宜昌、钟祥)、
  湖南 (沅陵、道县、慈利、桃源、宜章、大庸)、
  广东(乐昌等粤北地区)、
  广西 (资源、全州、龙胜、桂林)、
  重庆 (酉阳、秀山、黔江、彭水)、
  贵州(遵义、绥阳、江口、德江、松桃、兴义、金沙、雷山、贵定、务川、榕江)。
  
  59.亚洲蝮属
  (183)短尾蝮
  地方名:七寸子 (长江以北),土腹蛇 (陕西洋县),土夫蛇 (四川东北),土公蛇(皖北),土巴蛇(皖南),麻七寸、烂肚蛇、土地跑(江西),反鼻蛇、地扁蛇、烛蛇、白花七步倒 (江苏),狗屎塔、狗屎蝗、草上飞、土公蛇、烂塔蛇、灰链鞭、得地灰扑(浙江),土旭蛇 (上海)。
  生物学资料: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坟堆草丛及其附近是蝮蛇的主要栖息地。春秋两季常在坟堆的洞穴附近活动。夏季、秋初多分散活动于稻田、耕地、沟渠、路边、村舍附近,甚至城市园林。凡是有能供其隐蔽及摄食对象的场所,都可发现它们。蝮蛇居住的洞穴,多系利用天然的坟堆、树洞或其他动物如鼠类的洞穴,洞口多向南或东南。每天的活动高峰在寒冷天气是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在炎热天气是晚8点到次日凌晨2点,至于在暖和的春秋两季每天的活动高峰有两次,分别是白天的10点到下午2点和晚上的8点到次晨2点。食鼠类、晰及蛙、鱼、泥锹、黄缮、蛇。毒性较强,分布广,数量多,长江中小游及东南没海人口稠密地区常造成蛇咬伤,如救治不及时或处理欠妥,往往造成死亡,危害甚大。
  垂直分布:腹蛇不但地理分布范围很广,垂直分布的幅度也很大。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于沿海低地,在秦岭大巴山区可达海拔11OOm。
  地理分布:我国东部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向北达北纬41度左右,向南止于北纬26度左右,西限在北部止于太行山一线以东,在秦岭以南止于四川及云贵高原东部,台湾省曾有记录。
  北京、
  天津、
  河北、
  辽宁(沈阳、千山、铁岭、新宾、北镇、丹东、凤城、庄河、旅顺)、
  上海、
  江苏 (南京、江阴、镇江、苏州、常州、宜兴、无锡、武进、昆山、泰州、高邮、邢江、扬州、南通、南汇、句容、江都、连去港、徐州、丰县、射阳、大丰、兴化等,广布全省)、浙江 (杭州、宁波、肖山、余杭、长兴、桐庐、诸曹、金华、上虞、天台、德清、嘉兴、海宁等县市。广泛分布于浙北、浙西和浙东,尤以浙北最多。
  安徽 (合肥、铜陵、大通、金寨、宿松、肖县、猪兰、淮北、符离集、灵壁、曹村、滁县、宁国、九华山、芜湖、黄山、祁门、青阳、东至、霍山、潜山、太平等。广布省内南北平原、丘陵、山区各县)、
  福建 (仅在崇安、浦城、建阳、永安等闽北地区采到少数)、
  台湾 (高雄与澎湖曾有记载
  江西 (铅山、贵溪、九江、庐山、南昌、进贤、宜春、安福、萍乡、永丰、景德镇等)、
  湖北 (汉口、武昌、宜昌、梯归、梁子湖)、
  湖南 (长沙、湘潭、岳阳、沉陵、宜章、大庸、衡山、慈利、测阳、宁乡)、
  四川 (万县、万源、南江、城口、巫山、南充、达县、苍溪、岳池、青川、南川、古商、安县
  贵州(贵阳、遵义、恫样、绥阳、仁怀、赤水、金沙、毕节)、
  陕西 (柞水、宁陕、留坝、石泉、洋县、佛坪、山阳、洛南、镇巴、宁强等,秦岭南坡、米仓山及大巴山区)、
  甘肃(文县、徽县、天水、武山、华亭、合水、正宁、静宁等)。
  国外分布于朝鲜半岛。
  
  (184)中介蝮
  地方名:扎嘎勒卖图。毛盖(蒙古语),麻七寸、七寸蛇(青海),七寸子(甘肃)。
  生物学资料:在北疆多栖息于海拔900-1650m范围的低山石隙或灌丛,夏秋季在草场活动捕食,晴天新疆时间10时以前及16时以后遇到中介蝮较多,10-16时天气炎热,多隐蔽于石山缝隙或灌木丛下鼠洞中;阴天或凉爽天气整天可见在外活动。9月中旬开始逐渐往背风向阳的环境转移,集中于冬眠场所附近。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进入冬眠。10一11月曾在尼勒克县观察到。将中介腹放于草地上则腾曲不动,经反复驱赶,行不到lm即停下攻击,同时尾不断颤动,吱吱作响。将蛇置于牧草茂密处爬行3m即停下攻击人,且不再行进。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于蒙新区西部沙漠亚区、天山亚区及华北区的西部黄土高原亚区。
  山西 (太原晋柯)、
  内蒙古 (巴音浩特、伊图里河、鄂托克旗、吉兰泰、乌审旗、苏尼特右旗、杭锦旗、莫力庙水库、白银哈尔)、
  陕西,(佳县、绥德、延安、黄龙、陇县;千阳、武功、眉县、洛南、华阴、榆林)、
  甘肃 (武威、敦煌、阿克赛、兰州)、
  青海(循化、尖札、共和、乌兰、都兰)、
  宁夏(贺兰山)、新疆 (伊宁、巩留、尼勒克、新源、察布查尔、特克斯、木垒、裕民、托里、哈巴河、米泉)。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蒙古。
  
  (185)岩栖蝮地方名:土球子,狗屎堆,大花蛇(辽宁),黑眉蝮(旧名)
  生物学资料:典型栖息地是石山山麓向阳的斜面,亦见于林地边缘,溪流沿岸,飘浮来的和被风刮倒的树木与枝条间。吉林盘石及辽宁庄河岩栖蝮多栖于山区岩石地带,常发现于石缝中。在辽宁多生活在山上部草丛中、乱石堆或石缝里、山沟树木下的石硷子中或沟坡的灌丛里,以阔叶林中为多,柞林中更多。岩栖蝮不太活动,常蜷卧数小时不动,故有 "狗屎堆"之称。受惊时,体贴地放扁,尾急速抖动作响,而后迅即逃逸;在草丛中爬行甚快。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岸,在国内分布于东北三省,西到大兴安岭 (内蒙古),南到江苏连云港。
  内蒙古 (海拉尔、额尔古纳旗)、
  辽宁 (凤城、宽甸、恒仁、新宾、清原、北镇、新金、庄河、铁岭、复县、千山)、吉林 (盘石、辉南、惮甸、浑春、延边)、
  黑龙江 (哈尔滨、佳木斯、尚志、阿城、镜泊湖)、
  江苏 (连云港)、
  山东 (胶南)。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朝鲜半岛。
  
  (186)蛇岛蝮
  地方名:贴树皮(辽宁)
  地理分布:仅见于辽宁大连旅顺口外的蛇岛。
  
  曾用名:雪山蝮
  地方名:麻蛇(青海)
  生物学资料:生活于高山高原草原地区,多出没于有乱石堆处。在甘肃武山常栖于山坡、路边或梯田旁乱石堆中。平时在石下、雨后天晴常聚集在石上晒太阳。夜晚活动。在陕西太白县秦岭山区栖息于石块、木头下,7月间于19点以后外出活动。在宁夏六盘山栖于潮湿的森林、灌丛、草丛中。以林蛙、鼠类、秦岭滑晰等为食。
  垂直分布:1500(甘肃东南)-3400m(四川康定)。最高可超过4000m。,但关于高原蝮垂直分布的最高纪录则为4321m。
  地理分布:发现于横断山区北段及中段高山高原的草原地区,是横断山区的特有种,由此辐射到北端的甘肃与青海东南部,向北达宁夏六盘山,往东沿秦岭入陕西。
  四川康定(包括东俄洛、喇嘛丫、营官寨、玉龙溪等)、松潘、理县、若尔盖、阿坝、甘孜、炉霍、乡城、稻城]、
  云南 (德钦、中甸、丽江)、
  西藏 (昌都、江达)、
  陕西(太白、周至)、
  甘肃 (兰州、天水、武山、华亭)、
  青海 (称多、治多、玉树、久治)、
  宁夏 (六盘山)。
  国外无分布报道。
  
  (187a)高原蝮指名亚种
  分布:横断山中段以南,云南西北部。
  
  (187b)高原蝮雪山亚种
  分布:横断山中段以南,云南西北部。
  
  (188)乌苏里蝮
  地方名:七寸子,土公蛇,烟袋油子,狗屎堆,土球子(辽宁)
  生物学资料:多见于平原、浅丘或低山的杂草、灌丛或石堆中。吃鼠、蛙等。辽宁为优势种,多生活在山地、丘陵、林缘、草丛、灌丛、沟、田野等处
  地理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
  辽宁 (大连、丹东、凤城、鞍山、抚顺、清原、新宾、本溪、铁岭、西丰、绥中、北镇、营口、盖县、昌图、朝阳、桓仁)、
  吉林(磐石、柳河、长白、鸭绿江北岸)、
  黑龙江 (哈尔滨、佳木斯、尚志――一面坡)。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
  
  60.莽山烙铁头蛇属
  (189)莽山烙铁头蛇
  生物学资料:蝮亚科大型毒蛇,全长可达2M,背面黑褐色背景上密布黄绿色斑纹,似长满地衣的树干。
  垂直分布:800-1300m
  地理分布:目前仅在湖南宜章县莽山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
  61. 烙铁头蛇属
  (190)山烙铁头蛇
  地方名:阿里山龟壳花(台湾),山竹叶青,黑斑竹叶青(福建),恶乌子,笋壳斑(四川西南)
  垂直分布:315(贵州赤水)-2600m(云南贡山)。
  地理分布:喜马拉雅山南坡,横断山及其东延山区,云贵高原,沿大娄山、南岭到东南沿海丘陵。
  浙江 (泰顺、景宁、龙泉、天台、武义)、
  安徽 (东至)、
  福建(邵武、崇安、建阳)、
  台湾(大屯山、阿里山、南横公路梅山口至哑口路段、屏东玛家等地曾有发现)、
  湖南 (长沙、宜章)、
  广东、
  香港 (仅见于大帽山及南大峰 (凤凰山))、
  广西 (龙胜、融水、天峨、金秀)、
  四川 (洪雅、峨眉、乐山、宝兴、平武、宜宾、汉川)、
  贵州(赤水、雷山、绥阳、威宁、兴义、荔波)、
  云南 (大理、陇川 (户撒)、盈江、贡山、沪水、碧江、新平、双柏)、
  西藏 (聂拉木县樟木)、
  甘肃 (康县、文县)。
  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段包括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 (阿萨姆),向东经缅甸,泰国到中南半岛各国,向南到马来西亚。
  
  (190a)山烙铁头蛇指名亚种
  分布:喜马拉雅山(聂拉木县樟木),云贵高原,横断山及其周围山区。
  
  (190b)山烙铁头蛇贡亚种
  分布:怒江以西高黎贡山泸水县片马以北到贡山县
  
  (190c)山烙铁头蛇华东亚种
  分布:云贵高原以东到东南沿海。
  
  (19d)山烙铁头蛇台湾亚种
  分布:台湾。
  
  (191)察隅烙铁头蛇
  曾用名:山烙铁头蛇察隅亚种
  地理分布:目前仅知分布于我国西藏察隅与墨脱62.原矛头蝮属
  (192)菜花原矛头蝮
  曾用名:菜花烙铁头,菜花蝮,菱斑竹叶青。
  生物学资料: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或高原,常栖于荒草坪、耕地内、路边草丛中、乱石堆中或灌木下,亦见于溪沟附近草丛中或干树枝上。白天常有发现,但主要于晚上活动捕食。
  垂直分布:各地报道差别较大,一般都在15OOm以上,最高记录为3160m(四川昭觉七星坝),
  地理分布:
  山西 (永济中条山)、
  河南 (篙县、卢氏、灵宝、新乡。伏牛山区及南坡丘陵地)、
  湖北 (宜昌、利川)、
  广西 (资源)、
  四川(峨眉、洪雅、乐山、雅安、宜宾、南川、天全、沪定、西昌、乡城、康定、会理、昭觉、盐边、米易、宝兴、彭县、汉川、松潘、万源、南江、城口、越西)、
  贵州 (印江、威宁)、
  云南(昆明、东川、大理、腾冲、景东、贡山、沪水、新平、双柏)、
  西藏 (察隅、波密野贡)、
  陕西 (太白、华阴、商南、佛坪、宁陕、平利)、
  甘肃 (文县、武都、康县、徽县、天水、武山、华亭)。
  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缅甸北纬22度以北,印度 (阿萨姆)。
  
  (193)原矛头蝮
  曾用名:烙铁头。
  地方名:老鼠蛇(福建德华),龟壳花(闽南及台湾),恶乌子(四川西南),笋壳班(四川西南,福建建阳),野猫种(浙江)蕲蛇盖(浙江)
  生物学资料:生活于丘陵及山区,栖于竹林、灌丛、溪边、茶山、耕地。常到住宅周围如草丛、垃圾堆、柴草、石缝间活动,有时进入室内。四川山区农村毒蛇咬伤多由原矛头腹造成,给人带来危害。
  地理分布:
  浙江(金华、宁波、吴兴、乐清、龙泉。除海岛外,大陆各区都有分布)、安
  徽 (烃县、宣城)、
  福建(邵武、政和、松溪、武平、龙岩、南靖、德化、福州、闽侯、福鼎、霞浦、福清、东山、平和、南平、崇安、浦城、光泽、尤溪、建宁、永春、建阳、惠安、诏安、连江、福安)、台湾 (台北、基隆、台中、南投、嘉义、高雄、屏东、花莲、台东)、
  江西(庐山、景德镇、贵溪、铅山、宜春、安福、萍乡、上犹、龙南、全南、寻乌)、
  湖南 (慈利、大庸、宜章)、
  广东 (连南、和平、韶关等粤北山区)、
  海南 (琼中、陵水、白沙、借县)、
  广西 (资源、龙胜、全州、桂林、南丹、金秀、那坡、北流、上思、防城、南宁、贵县)、四川 (划直辖币前的重庆、宜宾、合川、南川、北陪、洪雅、宝兴、安县、峨边、汉川、古商、石棉、万源、南江、南充、蓬安、岳池、峨眉)、
  贵州(桐样、绥阳、务川、泥潭、仁怀、赤水、江口、松桃、兴义、册亨、榕江、从江、雷山、荔波、金沙)、
  云南、
  陕西 (宁强)、
  甘肃 (文县、徽县、天水、康县、兰州)。
  国外分布于印度 (阿萨姆),缅甸,孟加拉国
  63.竹叶青蛇属
  (194)白唇竹叶青蛇
  曾用名:白唇蕲蛇
  地方名:小青蛇(广东)、青竹蛇(广东、香港、广西)、小绿蛇或绿牙蛇(云南)。
  生物学资料:生活于平原、丘陵或低山区,常栖于溪沟、水塘、田埂边杂草中或低矮的灌木上、田野杂草或棉枝上,常在住宅附近活动,白天及晚上都可发现,但主要于晚上活动捕食。尾不具缠绕性。吃蛙、蜥蜴及鼠类。在我国南部地区常造成咬伤,尤其在广西及云南西南部,毒蛇咬伤病例大部分为本种咬伤所致。
  垂直分布:281(贵州格江――1600m(滇西高原)。
  地理分布: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大致在北纬25度左右以南,在东南沿海地区向北可达福建北部。
  福建(南靖、漳州、仙游、同安、武平、上杭、建阳、龙岩、永安、三明、罗源、福州、闽侯、大田、松溪、政和、福清、闽清、诏安、南平、崇安、浦城、光泽、长汀、霞浦)、
  江西 (全南)、
  广东 (广州罗浮山、鼎湖山、肇庆、四会、平湖、连平、长乐、连山、连县、大埔、徐闻、湛江、高州、化州、东兴、灵山、雷南、钦县、合浦、新会、揭西)、
  香港(全港各地极常见)、
  海南(海口、定安、琼海、儋县、琼中、陵水、文昌、白沙、三亚)、
  广西 (金秀、武鸣、凭祥、上思、防城)、
  贵州(兴义、罗甸、望漠、榕江、荔波)、
  云南 (保山、思茅、绿春、金平、双江、澜沧、西双版纳、陇川、盈江、腾冲、永德、沧源、孟连)。
  国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各国,缅甸及泰国 (北纬13度以北),印度尼西亚,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
  
  (195)台湾竹叶青蛇
  曾用名:台湾烙铁头
  地方名:菊池氏龟壳花。
  生物学资料:习栖于高海拔山区的森林底层、箭竹草原、溪流和山径附近石堆中。白天活动,黄昏时较活跃,夜间偶尔出来觅食。可能以山椒鱼、蛙、蜥蜴及鼠类。
  垂直分布:2000M以上地区(台湾)。
  地理分布:仅见于台湾,分布于中高海拔山区,较为普遍。
  
  (196)墨脱竹叶青蛇
  垂直分布:1200M――17400M(西藏墨脱)。
  地理分布:仅见于西藏墨脱。
  (197)竹叶青蛇
  国外分布于缅甸。
  
  
  地方名:刁竹青(浙江)、小青蛇(广西)、小青虫(贵州兴义)、白线连(贵州雷山)、金线连 (福建建阳)、红线连 (贵州雷山)、红眼睛 (浙江)、红眼靖蜒 (广东、浙江)、青竹蛇 (广东、福建南部、广西)、青竹标 (广东、广西)、青竹丝 (福建东南)、赤尾青竹丝(台湾)、焦尾巴(浙江、福建福州、福清)、焦尾青蛇(浙江)、蓝蛇(贵州兴义)、绿牙蛇 (云南西南)。
  生物学资料:发现于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上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在夜间有扑火的习性,但对电筒光则不表示反应。根据在台湾省北部桃园县的观察,竹叶青蛇常栖于竹丛、柑园及灌木丛间,多于夜晚活动,到沟边摄食。食蛙、蝌蚪、晰蝎、鸟及小型兽类。关于竹叶青蛇毒的研究甚少。竹叶青蛇毒一般的化学成分含有出血毒,多种酶类及少量神经毒。从临床效果观察,竹叶青蛇属于血循毒类,被咬伤后,伤口局部有剧烈的灼痛,肿胀发展迅速,其典型特征为血性水泡较多见,且出现较早,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 (《中国的毒蛇及蛇伤防治》,1979)竹叶青蛇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省的山区,且在某些地区的数量甚多。体色绿,常栖于流溪或路旁竹、木、灌丛、杂草上,不易被人发现,人经过其栖息地,误触及或逼近蛇体,往往被咬伤。由于竹叶青蛇常缠绕于树上,咬伤人头颈之事常有发生。统计十余年来我国部分蛇伤病例,半数以上为竹叶青蛇咬伤,而且是福建、台湾及广东等省的主要致伤蛇种。竹叶青蛇咬伤后危及生命的病例虽极罕见,但因其分布广,造成的病例多,对人的危害甚大。
  垂直分布:150(江西景德镇)-2200m(甘肃武山、文县)。
  地理分布:竹叶青蛇是本属分布最广的一种,其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大致南起国界,北
  达北纬30度左右,向西止于东经97度左右,在西部北达甘肃文县 (北纬33度左右),在东部江苏宜兴、滦阳曾有未经证实的记载。
  吉林 (长白)、
  江苏 (武进、宜兴、滦阳)、
  浙江 (除海岛外大陆各区广泛分布)、
  安徽(皖南山区各县)、
  福建 (崇安、建阳、邵武、德化、大田、霞浦、尤溪、南平、福州、闽侯、闽南、福清、诏
  安、平和、上杭、浦城、光泽、建宁、龙岩、长汀、武平)、
  台湾 (台北、基隆、南投、嘉义、高雄、屏东、宜兰、花莲、兰屿)、
  江西 (贵溪、庐山、景德镇、铅山、南昌、安福、萍乡、上犹、赣州、新建)、
  湖北、
  湖南 (长沙、测阳、宁乡、宜章)、
  广东 (东兴、粤北山区)、
  海南 (陵水、白沙、文昌、三亚、乐东、借县、琼中、海口、琼海)、
  广西(资源、龙胜、南丹、金秀、百色、那坡、王林、北流、上思、防城、南宁、桂林、宜山、贯县、北海)、
  四川 (南川、峨眉、古商、合江、武隆、沐川)、
  贵州 (贵阳、遵义、绥阳、赤水、江口、印江、兴义、安龙、从江、雷山、贯定、龙里、务川、清镇、安顺、榕江)、
  云南 (昆明、禄劝、大理、景东、思茅、龙陵、绿春、金平、劫海、马关)、
  甘肃(文县、武山)。
  国外分布于越南,缅甸,泰国,不丹,锡金,印度 (阿萨姆及大吉岭)。
  
  (198)西藏竹叶青蛇
  垂直分布:2060M――3200M
  地理分布:目前仅知分布于西藏颞拉木县。国外无报道。
  
  (199)乡城竹叶青蛇
  曾用名:乡城烙铁头
  生物学资料:栖息于海拔3000m左右的横断山区。成体或发现于灌丛草坡,或见于树下阴湿处,或见于灌溉渠边阴湿处,或发现于住宅附近乱石堆中,个别采于住房之内。
  垂直分布:2750(四川九龙)――3200m(四川九龙、乡城)。
  地理分布:横断山区特有种。
  四川 (乡城、九龙、康定、巴塘)、
  云南 (德钦、中甸)。国外无报道。
  
  200)云南竹叶青蛇
  曾用名:竹叶青蛇云南亚种。
  地方名:青竹标、绿牙蛇 (云南腾冲)。
  生物学资料:栖山区树上和灌丛杂草间。尾具缠绕性,吃蛙、鼠。
  垂直分布:1400(滇西高原)――2600(哀牢山)
  地理分布:
  四川(会理)
  云南(昆明、贡山、腾冲、陇川、孟连、新平、双柏)
  国外分布于缅甸、印度(阿萨姆),尼泊尔、锡金。
  
  Ⅷ(Ⅲ)蝰亚科
  64.蝰属
  (201)极北蝰曾用名:龙纹蝰
  生物学资料:多生活于温带、寒带的林区和草原草甸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及沼泽地。以树根洞穴中或石块下为其隐蔽场所。垂直分布可达2700m的山区。春季雪未融化时即苏醒,冬季单个或集群利用其他动物洞穴冬眠。食物以啮齿动物为主,间或也吃蛙、晰惕等;幼蛇则以昆虫及蠕虫为主要食物。
  地理分布:
  吉林 (长白山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安图县、抚松县)、
  新疆 (阿勒泰、福海)
  国外分布于中亚及北亚的森林和草原地区。欧洲北部及中部山区。
  (202)圆斑蝰地方名:金钱豹(广东、广西)百步金钱豹(广东)金钱斑(广西)古钱窗(福建南部)
  生物学资料: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区,垂直分布可高达海拔21OOm;主要栖息在开阔的田野。在福建泉州曾发现它在龙舌兰、仙人掌下。行动迟缓。活动范围是夏季一般多在丘陵地带,炎热时多在阴凉通风处;秋收时见于稻田中。9-10月份咬伤人的病例较多。冬季多发现于平原。有时因觅食鼠类进入住宅。昼夜都活动。以鼠、鸟、蛇、蜥蜴及蛙类为食。是剧毒蛇,产区常伤害人。据调查,在广东蝰蛇咬伤病例占毒蛇咬伤病例的5·6%。福建泉州地区蝰蛇咬伤病例亦较多。
  地理分布:
  福建(诏安、泉州、惠安、仙游、南安)、
  台湾(花莲、瑞穗、台东、高雄、恒春、成功、屏东、台北)、
  广东(韶关、广州)、
  广西(南宁)。
  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印度,巴基斯坦,盂加拉国及斯里兰卡
  (203)草原蝰
  生物学资料:生活于草原、稀疏树林、芦苇丛,也见于高达3000m的山区。在北疆西部主要发现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前丘陵及平原草场。在尼勒克发现于地形较开阔的草原上,凡是菜属牧草占优势的干草原、蝗虫多、废弃鼠洞也多的地方,草原蝰就多。在面积不到20公顷的干草原上捕到草原蝰420条。活动随季节变化。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在晴天中午前后出洞晒太阳,行动较缓慢。5月底到9月初,天气炎热时,每天10时前,14时以后在草原上遇到的毒蛇较多。9月中下旬,草原蝰往背风向阳的环境迁移,在此环境中蛇的密度约为夏季活动环境的10倍以上。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入冬眠,常聚集若干条蛇蛰居于啮齿动物洞穴或其他隙缝中。主食蝗虫,也食蜂或蜘蛛,只是夏初蝗虫较小而数量少时,有以晰蝎为食的情况。
  地理分布:
  新疆(塔城、新源·尼勒克、巩留、裕民、哈巴河)。
  国外分布于蒙古,伊朗,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法国东南,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南斯拉夫。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毒蛇与蛇伤防治》
  一、毒蛇咬伤与无毒蛇咬伤的牙痕区别:
  无毒蛇没有毒牙,只在上颌有4行细小的牙齿,咬伤局部留有4行均匀而细小的牙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2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野外怎样去防蛇?

二、毒蛇咬伤的治疗
  (一) 局部处理:
  1、早期结扎
  用柔软的绳子或布带,植物茎叶(稻草),在伤口上方超过一个关节结扎,松紧度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血的回流,但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结扎最好在咬伤后2-5分钟内完成,此后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被扎肢体因血循环受阻而发生坏死,在应用有效的蛇药30分钟后,或注射抗蛇毒血清后,可去掉结扎。
2.冲洗伤口结扎后,用清水、冷开水、冷开水加食盐或肥皂水冲洗伤口,以洗去周围粘附的毒液,减少
3、刀刺排毒
  在经过冲洗处理后,应用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或用消毒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针划破两个毒牙痕间的皮肤,同时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用小苗刀挑破如米粒大小数处。或以牙痕为中心作“米”字形切开。这样可使毒液外流,并防上下创口闭塞。一般均不宜刺得太深,以免伤及血管。咬伤四肢而又肿胀严重时,还可刀刺“八邪”穴或“八风”穴,进行挤压排毒。有条件的可把受伤肢体浸入浓的冷盐开水中,从上而下地向伤口不断挤压20分钟左右,使毒液从速排出。也可用吸奶器、拔火拔火罐对准伤口抽吸毒液。被蝰蛇、尖吻蝮咬伤,一般不作刀刺排毒,以防出血不止
4、封闭疗法
  5、局部用药
  (二)全身治疗
  
  三、毒蛇咬伤的常用成药
  1、上海蛇药:
  功能与主治:解蛇毒,消炎,强心,利尿,止血,抗溶血,抗毛细血管损伤。治疗蝮蛇、主要竹叶青、尖吻蝮、烙铁头、眼镜蛇咬伤,也可治疗蝰蛇、银环蛇等毒蛇咬伤。
  用法及剂量:
  (1) 片剂可单独服用,作备用药品,供咬伤时急救自用或临床配合注射剂用。首次服10片,以后每四小时服5片,视病情减轻可改为每六小时服5片。一般疗程3--5天,对危重病例可酌增加。
  (2) 1号注射液和2号注射液必须结合使用,其功能相同于片剂,但注射剂见效迅速,更适用于临床抢救。
  
  2、广东蛇药:
  功能与主治:主治银环蛇、蝮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竹叶青、烙铁头咬伤,也可治疗海蛇咬伤。
  用法及剂量:
  (1)片剂:首次服14--20片,以后每2-3小时服7-14片,视病情减轻可改为每次3-4小时服7片。1号注射液和2号注射液必须结合使用,其功能相同于片剂,但注射剂见效迅速,更适用于临床床抢救。
  (2)注射剂:用于重危病人,每次肌肉注身1—2支安瓿,每3小时一次。
  (3)注意事项:片剂宜密封防潮,保存于阴凉处。注射剂如有浑浊、沉淀时不可使用。
  
  3、云南蛇药:
  功能与主治:解毒镇痛,利尿消肿,止血散瘀,用于毒蛇咬伤,也可用于毒蜂螫伤,蜈蚣、蝎子咬伤。
  用法及剂量:内服:日服4—6次,每次20—30毫升。外用:外搽适量。
  
  4、红卫蛇药
  功能与主治:消炎、解蛇毒,强心利尿,止血散瘀,可治尖吻蝮、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烙铁头、蝰蛇等毒等毒蛇咬伤。用于毒蛇咬伤,也可用于毒蜂螫伤,蜈蚣、蝎子咬伤。
  用法及剂量:内服:成人日服4次,每次6—10片,用温开水送服,对未破溃肿胀的伤处,并可同时外敷
  
  5、南通蛇药(季德胜蛇药)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各类毒蛇咬伤,也可用于蜈蚣、蝎子等毒虫咬伤。
  用法及剂量:内服首次20片,先将药片捣碎用烧酒30克加等量温开水,调匀内服(不会饮酒酌减),以后每隔6小时续服10片,至病人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肿胀由绷紧转为松软时为止。
  
  6、蛇伤毒片及注射剂(广东)
  功能与主治:。治疗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蝮蛇、尖吻蝮、烙铁头、蝰蛇、竹叶青等毒蛇咬伤。
  用法及剂量:
  (1)片剂:内服每日3—4次,每次5---10片,首次加倍。亦可调成糊状外敷。
  (2)注射剂:肌注2—4小时一次,每次2—4毫升,首次加倍。
  
  7、蛇伤解毒片(福建)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悄通便,芳香开窍。治各种毒蛇咬伤及其他毒虫咬(螫)伤,并治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丹毒。
  用法及剂量:内服首次20片,先将药片捣碎用烧酒30克加等量温开水,调匀内服(不会饮酒酌减),以后每隔6小时续服10片,至病人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肿胀由绷紧转为松软时为止。外用(略)。
  
  8、群生蛇药
  功能与主治:解毒蛇,治疗以蝮蛇咬伤为主,亦可用于银环蛇、眼镜蛇、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
  用法及剂量:
  (1)针剂:
  (2)片剂:(口服和外敷)
  (3)注意事项:针剂浑浊沉淀,片剂霉变不宜使用。密闭防潮在阴凉处保存。
  
  9、群用蛇药:
  功能与主治:用于神经毒和血循毒解毒,治疗眼镜蛇、蝮蛇、眼镜王蛇、银环蛇、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海蛇咬伤。
  用法及剂量: 每天3—4次,每次4—6片,首次8片,嚼碎温开水吞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00: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真全,贴主不易,谢谢了!
我要好生领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23: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学文,嘿嘿. [s: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3 12: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地中社区 ( 赣ICP备15001126号 )

GMT+8, 2024-12-22 22:55 , Processed in 0.02347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