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我行我素

[转帖]咬文嚼字一百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不达意三——咬文嚼字六十一



此篇说说语法离不开逻辑。

语法亦称为‘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学说,其目的是为了指导语言实践。但是,我们不能够想当然地认为‘逻辑’就是‘逻辑学’。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涵义比较宽泛,大致有如下四种:

一指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面临死亡。

二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见解。如:这是强盗的逻辑。

三指思维的规律性。如: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四指关于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逻辑学。如: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等。

说语法离不开逻辑主要是指离不开逻辑学,就是逻辑含义中的第四条——逻辑学。可以这样说:语法教我们使用语言中规中矩;逻辑教我们使用语言合情合理。语法离开了逻辑就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或自相矛盾;或范围模糊;或时序错乱;或因果无据;或主客倒置;或难置可否;或顾此失彼。

先说说自相矛盾的问题。人们说话往往容易顾前不顾后,忘记了前后照应。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已经‘幸免’,怎么会是一个‘死难者’。言者的本意是为了形容死难者很多、很多,能够幸存很是侥幸。此句应该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何须还增强?此处‘无比’二字多余,应该删掉。

3.这就是帝国主义的本来面目之一。

本来面目只有一个,何来之一、之二?应该去掉‘之一’。

有些词语使用频繁,变成了口头禅,往往会脱口而出,拿来跟意义相反的词语连用,造成前后矛盾。

4.‘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克服干净’了。

‘基本上’和‘干净’矛盾,去掉‘干净’才好。

5.‘当时’刘勇的身体‘本是’不好的。

‘当时’和‘本是’矛盾,当时指的是此刻,而本是则应该是此前,必须去掉‘当时’。

有时候讲话者思路并不清晰,所以讲出来的话语就自相矛盾了。

6.产品的销路是增加了,甚至绝大部分‘供不应求’,但仍‘不畅’。

销路增加了,还供不应求,怎么会‘不畅’呢?其实是指个别产品销路不畅,所以在不畅之前应该加上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不达意四——咬文嚼字六十二



前面谈到不合逻辑的话语、文章有多种表现,自相矛盾是一种,今天谈谈范围模糊的问题。

哲人曰:宇宙是无限的。或曰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除此以外,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限的。(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大爆炸后形成的,鄙人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大爆炸之前有什么呢?是不是只有上帝和神仙?)所以,我们在谈话和写文章时涉及到任何人事,都必须界定其范围。不能够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下面的例句都在范围的划分、表述上出现错误,让人费解。

1.‘滇西’大股土匪虽已大部被击溃,但‘云南全省’土匪仍然猖獗。

‘滇西’是‘云南全省’的一部分,这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没有区分好,所以前后矛盾。后一句应该说‘省内其它地区土匪仍然猖獗’,才合逻辑。

2.由文教部长主持这学校,带去了全部人员,‘其中’还从‘其它’部门抽调了几人。

‘其中’所指应该是文教部人员之中,这就和‘其它’部门矛盾了,这是彼和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必须去掉‘其中’二字。

3.在恢复与建设上,缺乏‘各项科技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理应包括科技专家,部分与全体不能并列。‘各项人才’可以改为‘各类技工’。

4.许多垦民把自己的‘母亲’、‘家属’接到垦区来共同生活。

‘母亲’也是家属,这就和后面的‘家属’重叠了,后面的‘家属’可以改为‘妻儿’。

上面四个例子的共同点,就是局部和整体、部分和全体不能够并列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说‘梨和苹果’、‘梨和桃子’,却不能够说‘梨和水果’,因为梨子属于水果。

下面的例子涉及分类列举时必须坚持一个标准。如果甲用一个标准,乙用另一个标准,必然会有一部分互相包容,出现矛盾。

5.因为各方面的需要,特在这里把《标点符号用法》全文发表,希望‘读者们’和‘作者们’共同遵守。

标点符号应该和作者有关,读者无须遵守。讲话者所指的读者,应该是阅读该报的作者——这类人具有双重身份。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够把它分开为两个身份。此句应该去掉‘读者们’和‘共同’两个词语。

6.有的是从‘解放区’来的,有的是从‘农村’来的,有的是从‘部队’来的,还有从‘延安’来的。

这句话使用了好几个标准:一个是解放区与非解放区之分;一个是部队与农村之分;一个是城市和农村,这样一来就让人莫名其妙了。难道延安不是解放区?难道解放区就没有部队?把第一、第二分句合并,第四句小改一下:有的是从解放区农村来的,有的是从部队来的,有的是从延安党政机关来的。

我们在分类的时候,小类必须能够包括在大类之中。因为小类和大类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包含关系。

7.游泳劵分普通劵、参观卷、月票、季票等种。

‘游泳劵’不能够包括‘参观卷’。改为:游泳劵分普通劵、月票、季票,另有参观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不达意五——咬文嚼字六十三




前面两篇谈到了不合逻辑的两种类型,一是自相矛盾、二是范围模糊。今天讲讲其它类不合逻辑的例子,先看看有关时间先后的表述。

1.他们‘一面’拼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用于表叙两件可以同时发生的事情,如一面谈判,一面进攻。此句应该改为:他们虽然拼命地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可以用的连接词‘一边...一边...’。比如:一边步行,一边唱歌;一边品茶,一边看电视。必须强调:‘一面...一面...’和‘一边...一边...’使用时是有差别的。前者指发生在同一时间却不在一个地点,后者可以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前者由不同的主体完成,后者由同一主体完成。

2.美法帝国主义者‘烧毁’并‘洗劫’了北京西郊的名园。

显而易见,洗劫之后才发生烧毁的举动。如果已经烧毁,洗劫就无从发生了,所以两个词语应该换位。

3.一年多以前曾被人们称为“庞大”、“臃肿”、“消费”、“反动”的南京,当它‘一旦’成为人民所有,‘今天’是显得如此青春。

‘一旦’是指‘为人民所有的那一天’,这就和‘今天’一词相矛盾。还有‘青春’一词也不是很妥帖。最后一句去掉‘今天是’,改为:却显得这样年轻,富有生气。

再说说因果无据的例子。

判断两件事有否因果关系,虽然是主观的见解,但必须有客观事实作为基础。‘因为’、‘所以’、‘由于’、‘结果’等词语只能够表示因果关系。我们行文时,不可以拉郎配、生拉硬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件事扯在一起。

4.因为学习态度是随着各人的学习目的而不同,所以我的学习态度也随着解放而大大地改变了。

此句话似是而非。作者的思路也许是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觉悟提高来,学习目的端正了,所以学习态度也有了改变。但是,有的人学习目的并不会因为解放而变得端正,那又如何解释呢?所以这样的‘因为...所以’是不能够确定的,换言之,是不能够成立的。

5.因为他来自中学,思想根本还是旧社会的一套。

此话令人费解:来自中学,思想就旧?来自小学、来自大学又会如何呢?

6.最近我这位朋友南方去了一趟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此话让人莫名其妙。或许是改革开放之初,南方地区思想比较开放,很多单位都派人去取经。回来后有的人思想有变化,有的人依然如故。但是,作者没有交代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让人堕入五里雾中。

7.由于我对学科有偏重,因而对数理就不感兴趣。

学科偏重也可能对文史不感兴趣,还可能对其它学科不感兴趣。后面一句仅仅是前面一句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不好使用因果关系来表述。否则,就把其它的可能性全部排出了,那是不合逻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不达意六——咬文嚼字六十四



本文谈谈不合逻辑的其它表现形式。

先谈本末倒置的例子。我们谈及两件事时,往往有主客之分、轻重之分、缓急之分、是非之分。所以在行文时既不能够反客为主,也不能够喧宾夺主。

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很少。

显而易见,我是主动,报纸是被动;我是主体,报纸是客体,所以只能够说‘我与报纸接触’,两者应该颠倒一下。

2.‘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前一后的两件事,一般而言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谓旧话重提,抚今追昔,总是有感而发。这里又可以两种情况,一是‘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则肯定是以眼前为主;如果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则是以过去为主。

本例中,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学习情绪很好,今非昔比,今是昨非。所以应该把‘今年’放在句首,突出它的地位。

3.大姐告诉我‘祖母叫你’。走到祖母房里,母亲和她正默然地坐着。

既然是‘祖母叫你’,作者的注意点应该是祖母‘她’,而不是母亲,写成‘她和母亲’才恰当,这样在逻辑上才合理。

再谈谈否定与肯定——让人难置可否的问题。一句话里有两个否定词,就会有肯定的意思,而且是一种加强的肯定。

譬如‘未尝不可’,其含义是’一定可以‘;‘无孔不入’,其含义是‘有空必入’;‘不无可议之处’,则表示‘颇有可议之处’;‘没有一个人不相信’,则表示‘大家都相信’,这些都有比较强烈的肯定意味,这样的语气,多半出现在议论文中。

假如连用三个否定词,那末则又变成了否定的意味。这是很容易弄糊涂的。

4.我们应该是‘不’必叙述,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作者的原意是:‘不用说,大家心知肚明。’由于后面一句使用了‘双重否定’,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这就前言不搭后语了。后一句改为:谁也想得出来。

5.我们并‘不’是完全‘否论’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十分渺小的。

‘不完全否论’就是部分肯定,基本上承认,而第三个否定词‘没有’却把意思搞反了。去掉第三个否定词,改为:我们并不完全否论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6.会员眷属凭发出之入场卷外,并须有眷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最后一句令人费解:‘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也许可以理解为‘有二者之一既可以入场’。当然,这样理解也不完全符合逻辑。因为从‘无之必不然’不能够推论出‘有之必然’。比如‘鱼儿离不开谁’、‘瓜儿离不开秧’诚然正确。但是,有水未必就一定有鱼;有秧未必就会结瓜。第三句改为:‘缺一不可’,简简单单四个字,清楚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不达意七——咬文嚼字六十五



本篇说说有关不合逻辑的最后一个问题,关于一面性的词语与两面性的词语词语搭配,造成混乱的现象。笔者称之曰‘顾此失彼’——照顾了前面,没有照顾到后面,造成逻辑混乱。

众所周知,词语可以分为:正面、反面和中性;换言之有所谓褒义、贬义和褒贬均可——不偏不倚之分。造句时必须要厘清词性,不能够乱点鸳鸯谱,褒贬不分,或者‘一面之词’和‘两面之词’搭配,引起逻辑混乱。

1.忽视合作社‘是否亏损’的‘困难’。

‘困难’是一面性的词语,‘是否亏损’中的‘是否’则是两面性的词语——可能与不可能。此句有两个解决办法,如果强调亏损的可能性大,则改为:忽视合作社亏损的困难;如果不能够确定亏损,则改为:忽视合作社盈亏的情况。

2.所以院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教学‘能否由此而更顺利的改造’。

‘原则’的目的只有一个,不会有‘能否’两个目的原则,所以应该去掉‘能否’二字。

3.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条件’是一面性的,‘财产多寡’、‘门第高低’是两面性的。这句话改为:青年男女选择自己的伴侣时,不再计较对方的财产多寡、门第高低,而以能劳动、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条件。

4.作‘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好’是一面性的,‘能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此句也有两种改法,分别如下:

生产自救工作搞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生产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5.艺人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温暖’只是一种感觉,应该改为‘冷暖’为宜。另外‘体味着’一词也不是很适切,不如改为‘感受到’或者‘体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书与读书、抄书与背书——咬文嚼字六十六




读书学习,大致分四种方式。看书是眼和脑在工作;读书是眼、脑和口‘三位一体’在工作;抄书则是眼、脑和手‘三位一体’在工作;背书则是眼、脑、手和口‘四位一体’在工作。看书效率最高、读书次之、抄书更次、背书最次。如果要比较四者的效果,则背书最佳、抄书次之、读书更次、看书最次。尤其是那种一目十行,快速浏览的所谓看书法,仅仅可以说是开卷有益而已。

有一篇文章谈到了前人读书的工夫,读后很有收益,该篇小品文全录如下:

              那一代人的读书工夫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二十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更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九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上世纪八十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回信:“《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注》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能背诵,作为史学大师的爷爷自然更能背诵。能够背诵《史记》,让人不敢想象。

    从张恨水的《山窗小品》里,知道他在14岁之前,就能够背诵以下典籍:《三字经》、《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诗经》、《礼记》、《易经》、《千家诗》、《古文观止》等。

    作为文史学者的曹聚仁,奉行的读书原则也许不是背诵,而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里,他淡到自己的几部经典著作的阅读遍数:《儒林外史》读了100多遍,都是一本正经的读,不是作为消遣的随便翻翻。读《红楼梦》赶不上俞平伯,但也先后读了70多遍。《聊斋》读了四五十遍,《水浒传》读了20多遍。《三国演义》读的遍数最少,只有两三遍,原因是它没有《三国志》引人入胜。《史记》读了多少遍,他没说,只说是他最爱读的书,是下过一点苦功的。

    一个人肚子里有多少书,就跟一个人腰里有多少钱一样,那属个人隐私。因而,更多的读书功夫我们就不得而知。例如,不是郑振铎亲自检验,我们也不会知道茅盾能够背诵《红楼梦》;不是周建文的回忆文章,我们也不知道鲁迅小时候是背过《纲鉴》的。从根本上说,是读书功夫成就了那一代文化巨人。

    遗憾的是,当我们惊叹那一代人的读书功夫时,我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我们既感到没有时间,更感到没有必要,由此,导致我们缺乏那一代人的扎实功底,更不会有那一代人的杰出创作。

    (摘自《经典美文》苗振亚)




古人把启蒙时进入私塾学习叫读书,现代人把发蒙进入学校叫上学。读书和上学看起来是一回事,其实又不尽相同。

前人所谓读书,学习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女儿经》、《幼学琼林》、《今古贤文》等等圣贤书籍。当然还有诗词曲赋。这些书文往往都朗朗上口,适合朗读;而且合辙押韵,便于记忆。所以那时候读书的方式主要是朗读和背诵,当然也包括抄录书文。老师考核学生的成绩,往往是看他能不能给把经史子集之类的经典书背得滚瓜烂熟。然后才是是命题作文、对对子等等。

现代的学校,注重科学技术教育,有的课程只能够学习,没有办法朗读背诵。比如数学,还有物理、化学等等学科,所以叫上学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鄙人在跟帖中写了三句话: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楼主回复我也是三句话: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鄙人再次跟帖再写了三句话: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鄙人还准备来三句话:      勤读书、读勤书、读书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费解一——咬文嚼字六十七

话说得不明不白,要人家去猜测,就叫做‘令人费解。说话或写文章,最起码的要求就是简单明了,晓白流畅。因为这毕竟不是猜谜语,也不是脑筋急转弯。费解大致分三种:无心晦涩;故作高深;译文不达。

一是作者无心晦涩,主要是能力有限。有时候是由于疏忽,或用词不当;或结构不对,结果语意晦涩不明。这一类句子,只要我们仔细推敲,刨根问底,作者的真意多半可以猜得出来。

1.同志们!你们是正确政策的执行者,是新黄河建设的‘前进者’。

此处的‘前进者’,意思不清楚,改为‘先锋队’或‘突击队’为好。

2.但可惜她‘对待革命工作’就‘只限于热情’。

此处的含义应该是‘她做革命工作只凭热情’。

3.小学体育教材是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否则教材就会变成为无的放矢的材料,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

此处‘相反的作用’,究竟是一种什么作用呢?作者的意思也许是说:‘会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4.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里就产生了‘程度相差很大的距离’。

什么是‘程度程度相差很大的距离’呢?大约是:学生们成绩相差很大的现象。

5.‘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这里有个疑问:100岁及100岁以上的老太太是不是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呢?作者的意思可能是百岁老人很少,也不宜出行,所以就不提也罢。

6.中国的水力资源是‘伟大的’,‘根据不同的估计’发电可能到一亿千瓦。

此处‘伟大的’一词不妥,改为‘巨大的’;‘一亿千瓦’是一个平均数还是‘不同估计’中的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费解二——咬文嚼字六十八


上一篇谈到了令人费解的第一种情况,就是无心晦涩。换言之,就是作者主观上本不想语意晦涩,而由于个人水平,客观上出现语意含混,让人颇费思量。另一类人就不同了,有的人炫弄自己的文才,故意使用一些‘高深’的词语,或者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句式,搞得别人不知所云,莫名其妙。
有些人往往‘以多取胜’,单词、单句还能够听明白、看明白,而把几个词语,几句话凑在一起就不好懂了。
1.但是在革命实践中‘没有具备必须的丰富经验’,‘以充实自己的社会斗争经验’,即没有坚定地的立场,‘吸收不了观点方法的深度与广度’。
此句话非常令人费解。所谓‘必须的丰富经验’和‘社会斗争经验’,那些经验是必须的?前者如何充实后者?还有,‘观点方法的深度与广度’,何为深?何为广?
2.我们不能不在原则性方面提升到历史人物的背后本质的分析以及评判时应具有的健康性、人民性与积极性(亦云正号性)的标准。
这句话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悬念:什么是‘在原则性方面提升’?什么是‘背后本质’?什么是‘健康性.....的标准’?还有‘以及’这个连接词,是连接‘分析’与‘标准’,亦或是连接‘提升’和‘评判’?什么是‘正号性’?总之是莫名其妙。
除了‘以多取胜’外,有的人还会采取‘出奇制胜’,好像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读者没有办法,只好吃他一惊,最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作者的文章也就等于白写了,可以说是劳而无功。
3.作者笔下的这种人物,缺乏最低限度的责任心与‘对正义的荣辱感’。
什么是‘对正义的荣辱感’恐怕是‘正义感’吧!
4.鲁迅‘对辛亥革命以及‘五四’的怀疑’是一件事,而‘五四’以后‘鲁迅思想的历史性’又是一回事。
‘辛亥革命以及五四’如何能够成为怀疑的对象?‘鲁迅思想的历史性’又是什么意思?
5.他的确和以前两样了,我们不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他。
什么是‘历史的眼光’,应该是老眼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费解三——咬文嚼字六十九



令人费解有三种表现,一是无意晦涩;二是故作高深;三是译文不达。

译文就是翻译外国的的文字,不达就是词不达意。译文,一方面要准确地传达原作者的意思,另一方面还要尽量保存原作者的风格和精神。如果是翻译文学作品,对翻译家而言,往往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其呕心沥血的过程,不足与外人道。因为一部作品翻译成功了,人们往往会归功于原作者;如果翻译得不好,则就会归咎于翻译家的无能。当然,翻译家的文字水平如何,决定了他的翻译作品的水平,因此有很多著名的翻译家本身就是成功的作家。

诚然,我们对译文的要求不能够像中文作品那样流利,但是不管是什么文字,让人看懂不算是苛求。如果一篇译文晦涩难懂,让人无法卒读,那就不能以忠实于原作为借口了。下面的例子多半是科技作品翻译失败的例子,这里面就有一个专用名词和专业知识的问题,所谓隔行如隔山。

1.‘贫乏’的矿石可以使它富庶起来,‘密集的工厂’恰为这目的而存在。

这里牵扯的专业术语:贫矿和富矿。贫矿石可以通过选矿,使它成为富矿石,承担这一任务的是选矿厂。所谓‘密集的工厂’,应该是选矿厂才对。

2.自然,想从这些地方获得产物,比通常开垦的土地‘显得更难一些’。然而这‘总可以一样供应的’。

既然‘显得更难一些’怎么又‘一样供应’呢?应该是‘经过努力还是可以办得到的’。

3.拔下这副‘被外国教士在中国伪装的面具’,不要没有理由的。

应该是‘撕下在中国的外国教士的假面具’。

4.地壳中包含在大量镁和铍这些‘未来金属沉淀物’。

‘未来金属’叫人莫名其妙,‘沉淀物’应该是‘矿藏’的误译。此句改为:地壳中包含在大量镁和铍这些未来将开发的矿藏。

最后说说电影片名的翻译,这里面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一个好的片名可以让人一辈子不会忘记,也许故事的情节早已忘怀,而那扣人心弦的名字却久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比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鸳梦重温》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歧义歧途——咬文嚼字七十



令人费解就是一句话不知怎么讲;歧义歧途就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有时候让人无所适从。作者说的不明白,读者就会伤脑筋。歧义歧途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两种解释一正一误;二是两种解释都有可能;三是附加成分的歧义;四是两事混杂;五是把读者引入歧途。

先说说两种解释一正一误的情况。歧义也有轻重之分,有时候两种解释显然只有一个是对的,尽管读者可以猜测出孰对孰错,其结果就是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1.要把赵树理的作品译成外国文字,一定要用适当的语言来翻译,否则‘所翻的作品’就不是作者的面貌。

此处‘所翻的作品’含糊其辞,可以说是原作,也可以说是译文,但是从整句话来看,应该是指译文,改为‘翻出来的作品’就准确了。

2.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而来。

此处究竟是一辆车还是两辆车,从全句来看应该是一辆车,只不过车身涂有两种色彩。可以改为下面两种说法:‘乳黄夹着深红色’或‘加漆了乳黄和深红色’。

3.‘一边站着一个孩子’,看起来年纪很小。

‘一边站着一个孩子’,容易产生歧义——有可能是两个孩子,不如改为:‘旁边站着一个孩子’好。

4.因为是冬季,没有‘看到’耕种的情形,只看到‘秋季的收获’。

在冬季不可能看到秋季的收获,只能够看到秋季的‘收获物’

5.‘区代表’四十九人,‘妇女代表’倒占了二十一人。

区代表之中包括妇女代表,所以‘妇女代表’四个字必须去掉‘代表’二字。

6.小屋分成两间,‘堂屋和厨房’在一起,另一间关上了门的房间显然的‘卧室’。

说是两间,看起来又有三间。所以应该把‘堂屋和厨房’改为:‘堂屋兼厨房’或‘厨房兼堂屋’。

7.召开了各校‘学生家长妈妈’会。

妈妈也是家长,应该是一个会,不是家长会和妈妈会分别召开的两个会。所以‘家长’或‘妈妈’择其一即可。

8.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是逐日增加五公斤,亦或是累计增加五公斤,按照常识,应该是后者。所以‘逐日’应该改为‘累计’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地中社区 ( 赣ICP备15001126号 )

GMT+8, 2024-12-23 01:54 , Processed in 0.01668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