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63|回复: 4

ZT贫穷的山村,纯善的百姓——甘洛县磨子沟村探访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5 12: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羚羊过山冈
转自:http://bbs.auly.com/detail.asp?pid=224240&cid=22
          每年春节都毫无例外地回西昌过年。今年1月22日,从成都去西昌时受甘洛的同学之邀在甘洛停留一晚。我的大学王苍海同学在甘洛工作。当晚受到苍海和他的好朋友李星宇的盛情款待,也知道了路经多次却依然陌生的甘洛的一些情况。
   李星宇是个从特种部队退伍的军人,也在甘洛工作。他是成都著名寺庙文殊院住持的皈依弟子,经常做善事,特别是通过文殊院下辖的慈善机构把募集来的衣物和食品送发给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最贫穷的百姓手中。甘洛产矿,当地贫富差距极大。大山深处居住着许多因交通不便、靠天吃饭的彝族老乡。星宇经常和朋友们骑自行车去山村了解那里的情况,及时给那里穷困的老乡送去有限的物资。
   第二天我们准备继续前往西昌时,苍海和星宇热情地邀请我们过了年后从西昌返回成都时一定要在甘洛住几天,说带我们去爬山。我们说爬山就不用了,带我们去看看最贫穷的地方吧,也许我们还能做点儿什么。
   就这样,我们约定了从西昌回成都时在甘洛待两天。
   这张pp是当晚在一个酒吧里拍的,中间的就是王苍海,右边的帅哥是李星宇。
     
  
2月13日,我们如约来到了甘洛。
   第二天,也就是情人节,星宇、苍海,还有他们的朋友杨昭带我们一起去非常贫穷的坪坝乡磨子沟村。
   如下图所示,坪坝乡在甘洛县的西北方,和汉源县接壤,交通极为不便。而磨子沟村不通公路,从甘洛到磨子沟最近的路是经过田坝镇后上一条机耕道,机耕道的尽头是两河乡的中普村。车只能停放在中普村,然后走2、3个小时到磨子沟村。
     
  
  
14号早上8点我们就出门了,大家都没吃早饭,星宇说带我们到田坝镇去吃当地极负盛名的“榨榨面”。
  所谓榨榨面,就是将苦荞面通过这个木制的压榨机压榨出来,煮熟后在冷水里浸一下,然后放进香喷喷的调料里,最后再呼啦啦的塞进自己的嘴里。
        
男老板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才能操作这“机器”,眼看着老板的双脚都快离地了,我才放弃了想一试身手的念头。 看看,桌上这些大碗里存放的调料,我现在看到都流哈喇子。不知道上山后是啥情况,平日饭量不大的我也要了大碗的榨榨面,边吃边听几位男士聊他们骑车进山村的经历,听星宇电话里安排一个叫巴足的人午饭准备荞面馍馍就可以了……对于上山后的一切我都充满好奇,虽然我是在西昌长大的,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深入彝族山区。
   以前每次回西昌想到彝族村寨里玩都被家人和朋友劝阻,说是山里的彝族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行为没有道德约束。所以这次前往星宇介绍并曾经帮助过的磨子沟村心情很复杂。   
  
  吃了早饭,继续前行。走到一个小化工厂后,我们上了那条机耕道。这机耕道很窄,很难找到可以会车的地方。一上去就是连续的坡度极陡的回头弯,汽车老了,动力严重不足,车上坐了满满5个人,还有100斤大米和两箱啤酒。2挡拖不动了换1挡,轰轰隆隆地爬坡,一路不停地按喇叭,生怕前面来车了。
   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前面果然下来一辆面包车!幸运的是,就在我们汽车的旁边有一个稍微可以错车的地方,LG连忙一脚刹车,等对面的面包车过去。面包车好不容易过去,由于我们停车的地方很陡,担心起不了步,我们4人都下了车。人都下完了LG还是起不了步,因为手刹根本拉不住,右脚刚刚离开刹车去加油,车就使劲往下滑!没办法,我们在路边找几个石头给轮胎垫上,汽车才轰满油门,终于走到了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停下车来等我们。
   越到后来路况越糟,多数地方几乎只能用1挡高速才能冲上去的,但路面上有许多大石头和大坑,速度太快车受不了,速度慢了发动机扭矩上不来,又要熄火!最后,好长一段路都是把我们4人放下,LG一个人挂着1挡要死不活地冲坡。老天保佑啊,总算到了机耕道的尽头,也就是我们的停车点,两河乡中普村。 我们四人走路去中普村,看着很近的房子就是走不快,因为坡太陡了。三个男生体力很好,很快就把我甩在后面了,我看着近旁坡上的荆棘里隐约有根可以攀爬的小路想都没想就斜身钻进去。这下路是很近了,可是枯黄带刺的荆棘条挂得我寸步难行。头顶上就是破公路,可就是迈不上去。这时一只手从天上伸下来,我判断不是神的手而是星宇的手,赶紧抓住让他拖我上去。 这样我顶着一头枯草满身的刺也到了两河乡中普村。一个看上去和其它山村区别不大的地方,那里甚至还有活动室。
     
  
  因为受到去年5.12地震的损害,很多人家在重新盖房子,房梁上雕着很漂亮的花,还染了颜色。在冬阳下格外美丽。
   村里盖房的人们都停下手里的活看着外面5个外来人,很友好地打着招呼,村里的田园神犬也积极地跑来在我们周围狂吠,不知是表示欢迎还是在威胁,总之那叫声令人不得不防。
   相比不通公路的磨子沟村,中普村的条件就算不错的了,至少手机是有信号的。星宇在头一天就已经和中普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巴足木呷联系好了。所以,巴足在停车的地方等我们,带我们到他家吃午饭,再给我们带路去磨子沟。
   从村口到巴足家还有一段距离,还要爬坡。从这里建造整齐的房屋和收割的粮食就可以看出这个村的村民相当勤劳。
  中普村1
  
  
  中普村2
  
  中普村3
  
  
  中普村4
  
  一路防着跟来的神犬,来到巴足家。在他家的火塘边我们吃到了地道的荞面馍馍,太香了!馍馍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个足球大,烤得外酥里香,又甜又略苦,跟我想象的荞面馍馍完全不一样!星宇头天就和巴足说好了,我们上山到他家吃饭,他不能杀鸡,更不能宰羊,越简单越好。所以,巴足只给我们煮了些香肠,烤了些荞面馍馍。我后悔上午的榨榨面整多了,香肠一口也吃不进去了。
   这是巴足的妈妈,在屋顶上晾晒着自己的收获(巴足家里真是六畜兴旺:牛、羊、马、猪、鸡、狗,还看见那只白色的小狗亲白色山羊的嘴,真是和谐相处啊!)
  
  
  巴足屋前的大树
  
  大家匆匆地吃了几口,就跟随着巴足和他的侄儿一起出发了。我揣了半个荞面馍馍在包里跟着走了。一行7人,就我一个女的。
  中普村5
  
  
  
  虽然是冬天,太阳还是火辣辣的。据说从中普村走路到磨子沟村的距离大概6公里,当地人走1.5小时。我预计了一下自己的速度估计需要3个小时。但是看着男士们大步流星,我也只有气喘吁吁跟着尽量不要落太远了,还未出中普村就已经汗流浃背了。
  
  
  中普村6
  
  这家人是中普村的大户,现在已经举家搬往县城了
  
  
  中普村7
  
  
  快走出中普村时,从山上下来一个村民,牵着两匹马。后来我们知道,他就是从磨子沟下来的,磨子沟的货物都是用骡马从这里运上去的。骡马和人的双腿是磨子沟村唯一的交通工具!
  
  从中普村到磨子沟的路并没有想象得难走,海拔最高处不到3000米。
   偶尔还会看到一群羊,错以为自己在藏区的高原上。
  
  一个半小时的急行军后,我们来到了垭口,海拔2800多。因为怕我掉队而没有动力,星宇一直跟在我身后,手机里放着佛乐。后来大家实在焦渴困顿,在炎炎烈日下听到慢节奏的经文越发没了体力,我建议他换几首带劲的歌。草地上很快响起了许巍的《坐看云气》,呵呵!
      
  这里根本看不见哪怕是最基本的水利设施,完全是靠天吃饭!
  
  对面山坡上那一大片田地就是磨子沟村的了,完全没有水源,灌溉无从谈起,能收获多少?有没有收获?完全看老天爷的脸色!!!我无语地凝望着远处我们即将经过的黄色巨大补丁,内心开始沉下去!
  
  
  很庆幸那天没有掉队,还能挤进这张合影中。(虽然是隆冬季节,大家还是走的大汗淋漓,都穿上了单衣。巴足一个人跑前面去了,画面中从右到左依次是我、星宇、苍海、杨昭和巴足的侄儿。
  
  山坳里的村子就是磨子沟了
  
  
  磨子沟村很分散,这里只有十几户人家
  
  
  这一段下坡路很陡,路上有碎石一路边走边滑,身后飘起一层烟尘。星宇去年10月给这里送过冬的旧衣物时摔惨了,当时路上都是冰雪!
  
  我们刚一进村,村子里就热闹起来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狗从不同角度把我们包围了,从墙根、柴火堆后向我们这群不速之客一阵狂吠并做攻击状!巴足和他的侄儿担心我们被狗袭击,一直耐心地等待落在后面给彝族小朋友发圆珠笔的我。
  
  看见有外地人进村了,在土屋里面的人们纷纷出来,村里顿时热闹起来!
  
  这样的房子我以为是废墟,结果里面住的有人。
  
  
  屋前屋后的柴禾上,屋顶的草棚上全部晾晒着破衣烂裤。不知道这些褴褛货还能不能蔽体!
  
  走着这些房子跟前,像进入了史前时代,可这些都是当地人的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3: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田园神犬的包围下且停且行地穿过村子来到高处,来到了这只有3间房的磨子沟村小学。
  
  磨子沟村小学的适龄儿童有30多个。原来的老师不知什么原因走了(估计是受不了这里恶劣的条件),这里的娃娃就没人管了。
   已经五十几岁的向巫牛老师,一个在县城教书有稳定收入的彝族老师,自告奋勇地来到了这个山村,承担了这几十个娃娃的教学任务!
   向老师刚来磨子沟时,没有教室,孩子们都在一块空地里上课。冬天,有些孩子还赤着脚,下雪的时候还会把书本打湿。后来,他们搬到一个牛棚里上了一段时间课。现在的教室是去年建成的,有一间教室,一间厨房,还有一间是向老师夫妇俩的卧室。卧室里一大半的空间堆放着大头菜,半腐半霉的味道充斥着整个房间!!!
   这就是令人尊敬的向巫牛老师
  
  
  向老师告诉我们,磨子沟村是去年8月8号,也就是奥运开幕的那一天才通电的,结束了祖祖辈辈用油灯的历史。在举国欢庆的那一天,我们中有谁会想到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山村的人们第一次知道黑夜里也可以有光明!
   村民们很穷,买不起电视,向老师就凭自己的信誉在县城里帮村民赊了17套电视。每套包括一个25寸的电视机,一个锅盖天线和一个超霸VCD,一共2000元。半年过去了,还有两家人没把钱还够呢!
   向老师给我平静地讲述着磨子沟的故事,我们也注意到向老师尽管衣服已经很旧了,但是村里穿得最整洁的一位成年人。
  
  
  向老师还告诉我们,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政府能再给几万元钱,给孩子们修一间寝室。因为有些孩子是从很远的地方走来上学的,最远的要走两个多小时。早上在家吃了早饭就出发,10点钟到学校上课,中午是没有饭吃的,下午4点放学后又走两个小时回家。最令向老师担心的是,有些孩子到学校要过9条河沟,一到雨季,河水猛涨,向老师就只有一个一个地把他们背过河去,根本不敢让孩子自己回家。如果修了学生寝室,下雨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就不用回家了!
   向老师讲这番话的时候眼神透出悲伤!
  
  村民们和孩子们渐渐围了过来,打量着我们这些衣着不同的人们。李星宇在我们出发时准备了一些塑料小扇子和儿童佩戴的卡通图案的圆徽章。我发给走到近旁的孩子们。孩子们穿着百家衣,羞涩但是好奇地围着我,认真打量我这个他们觉得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陌生人。我和他们说着话,可是他们基本不明白我的语言,因为他们多半只能听懂自己民族的语言。
  
  
  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陆陆续续往学校聚集。因为要见外乡人,村里的成年人尽量穿得“体面”一点。这老人身上的外套也是星宇去你十月送进来的旧衣服。
  
  彝族老汉
  
  
  年青的妈妈也带着孩子来了,希望这个小家伙长大后能走出大山
  
  
  向老师的夫人,在当地人里算是穿的最体面的了
  
  彝族婆婆看到来了这么多外乡人给娃娃们发东西,也高兴的合不上嘴
  
  
  这个小女孩的脸上始终有种那个年龄不该有的愁苦,我跟她聊天,尽管她听不懂,但是对于我的抚摸和礼物,她的脸上终于绽放出来羞涩的笑容
  
  
  几个更小一点的孩子躲在的大孩子身后看着我,我对他们笑,后悔没有在甘洛买些文具和糖果来,因为李星宇没有告诉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孩子。孩子纯真的眼神里似乎都隐藏着愁苦,让人看了心酸!
  
  
  孩子穿的衣服也是城里人捐的旧衣服。我给他们别徽章时,那衣服因为过度的肮脏已经发脆,我小心翼翼地捏着衣服穿过别针,生怕那御寒的衣服在我手里碎掉。看着他们,想起城里挑三拣四的孩子我的心才真要碎了!
  
  我把近旁的几个孩子召集起来照张相,我要让城里人看看,还有这样可爱的孩子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着,他们穿着别人不要的衣服,他们生下了就以为世界就是如此贫瘠!
  
  
  我们提议给向老师两口子来个合影,而他们俩的表情让我很纳闷
  
  
  渐渐地,聚集在学校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拿出随身带的本子,记录着学校需要的物质,询问着向老师平时的教学生活。他的回答让我们至今难过——向老师一人上四门课,带三个年级的学生。体育课就是在学校门口的土地上玩耍,没有任何器材(球类,跳绳什么的),孩子么的美术课就是照着老师黑板上的画,自己在本子上用铅笔模拟。
   我问向老师:孩子们有没有蜡笔!向老师说:孩子们从未见过有颜色的笔……
  
  
  这孩子凄苦的眼神令人心酸,似乎看不到童年的快乐在哪里……
  
  
  看看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百家衣啊,基本上都是星宇去年带去的文殊院捐赠的旧衣物!
  
  右边的小妹妹穿戴的最整洁漂亮,一问才知原来是外地到这里来玩的孩子
  
  
  这娃娃的眼神也让人难受!
   看看城里手里拿着哈根达斯的孩子,再看看他们,区别仅仅是投胎在了不同地方……
  
  
  这小姑娘多漂亮,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
   她也是一个小美女,如果出生在城里,妈妈会在头发上为她系上漂亮的蝴蝶结,会穿上漂亮的衣服……
   而现在,身上穿的都是别人捐赠的旧衣服!
  
  这些年来,和LG去了偏远不少山村。藏族地区、汉族地区、傣族地区、普米族地区、彝族地区……很多很多,但没有一个地方的孩子像这里的孩子一样,眼里流露出这么多愁苦!!!
  
  这样的娃娃,要是生在城里,除了父母和父母的父母,还有保姆围着转,好吃好喝加好穿,而他,穿的全是别人不要的……
  
  
  这孩子五官俊朗,长得多帅!可眼神里却流露出了他这个年龄不该流露出的东西……
  
  一样愁苦的彝族阿妈
  
  
  劳作归来的彝族妇女看到自己孩子得到了小礼物似乎比孩子还开心。
  
  当村民得知眼前这位帅哥李星宇就是去年给他们送来衣物,帮助他们度过严冬的恩人时,纷纷过来敬酒,真心说他是“活菩萨”,让孩子们终于在冬天穿上了厚衣服!
  
  当时还不到3点,我们决定告辞了。还要走两个多小时到中普村,再开车一个多小时回甘洛,晚上甘洛还有朋友约好了要请我们吃饭。
   但是,村民已经把鸡杀了,而且杀了两只大公鸡!当地彝族的风俗是要有4条腿才能表示对客人的尊重,4条腿可以是一头牛、一头猪、一只羊或者是2只鸡!有些地方太穷了,只有一只鸡,主人会在鸡汤里煮上一个鸡蛋来代替一只鸡的。
   看见这种情况,我们心里很难受,哪里吃的下去,坚持要走。
   李星宇了解这里的风俗,告诉我们,鸡都杀了,不能走了,好歹都要吃一些才能走,不然很不礼貌!
  
  这就是磨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家的大堂、客厅、厨房兼餐厅,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由于光线太暗,拍照时不得不用了闪光灯。
   向老师告诉我,解放后,整个磨子沟村只出一个高中生,是老村长的小儿子。本来中考是没考上的,后来向老师直接把孩子带到了县教育局局长的办公室,请他想办法让磨子沟村有自己第一个高中生!局长就把孩子带到了某中学校长的办公室,让他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从此,磨子沟村结束了没有高中生的历史。
  
  望着火塘里的这只鸡,大家心里都特别沉重。
   这里的村民都穿十几元钱一双的解放鞋。我观察了一下,许多村民穿的鞋都是破的,包括村支书和村长脚上穿的鞋都是补过的,就连条件好许多的中普村村支书巴足的鞋都是补过的,裤子也是补过的!
   我告诉向老师,我们计划在5、6月份再来一次,会给娃娃们带一些文体用品和新书包,还要带一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穿的旧衣服,但一定是洗干净了的。此外,还要批发一些各种尺码的解放鞋。我们都自己背帐篷,自己带吃的。村民不准杀鸡宰羊,否则我们就不来了。
   向老师急了,说那我们煮鸡蛋可以不,我说不行。向老师说那我们给你们烤荞面馍馍可以不,我说那可以!
   向老师问我要了手机号,我也问他要。他说:“我的号码你就不用记了,因为村里没信号。我要打电话的时候就爬到山上,山上有信号。所以,我的手机只是用来打电话的!”
  
  
  鸡是纯正的土鸡,烹调的手艺也不错,真的很香啊,可我们好像都没什么胃口。除了我们5个人,还有巴足和他的侄儿属于客人,陪客的只有向老师一人。其他的人,包括磨子沟村的村长和书记都在旁边站着添汤添饭地伺候我们!
   当地自产的粮食是土豆和玉米,大米是奢侈品,要用土豆和玉米到山下去换的。主人还给我们煮了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米饭,而我们手端香喷喷的米饭时,心里好沉重,甚至有一种酸楚的感觉!!!
   匆匆吃了几口,我们连忙告别了。向老师一行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村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3: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头望去,这个贫穷的山村充满了温馨……
  
  
  在最陡的一段山路上,我们遇见了砍柴回家的妇女
  
  
  三个女人背负着沉重的柴禾,下山时健步如飞啊,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纯朴而善良的笑容。
  
  回去时,巴足带我们走了另外一条路,沿着山谷走了下山,一路上大家都很沉默。
  
  太阳渐渐下山了,我们又回到了巴足的地盘——中普村
  
  虽然路况极差,但中普村好歹也算是通了公路的,整体情况也就比磨子沟村好许多。即使这样,中普村依然十分贫穷!
   当最后一抹阳光照在村庄上时,远处高山上的农家也飘起了袅袅炊烟,我们,也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离开了这里……
  
  后记:时间过去3个多月了。李星宇在这期间又去过一次磨子沟村,为那里的孩子募捐的20多个书包。我们决定在端午节放假的三天再返磨子沟村,尽量多的给那里的村民和孩子们带去他们需要的东西,给他们带去一些快乐。
   在此,特别感谢那些一直以来关心贫苦山区的朋友们,感谢得知情况后慷慨捐款捐物的朋友们!我希望在这条爱心之路上不是向巫牛老师独自苦撑,不是李星宇一个人在艰难跋涉,而是越来越多的人和他们在一起!
  
  日程安排:5月28日从成都开车赴甘洛县 晚宿甘洛县城
   5月29日开车赴中普村,抵达后租马驮物资,人背露营装备徒步去磨子沟村 晚宿帐篷
   5月30日徒步返回中普村,开车返回成都,等待下一次行动。
  
  汇报完毕!
=======================================================================
部分跟帖:
作者:110发表时间:2009-5-14 8:29:39太震惊了,想不到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   
  羚羊过山冈好样的,支持你们!

作者:Anna发表时间:2009-5-14 11:30:43那里缺水很严重吗?小孩们个个象小花猫。

作者:羚羊过山冈发表时间:2009-5-14 12:35:20村里自己引流了山上的水,洗漱是没有问题的。孩子们不洗脸是因为大人们没有正确的卫生常识。我这次去就是准备好好给孩子们洗洗脸,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教他们讲讲卫生。只有尽力而为了。
 
作者:羚羊过山冈发表时间:2009-5-14 12:37:00其实,中国有很多人生活在不适宜生存的地方,但是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和自然抗争,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贫穷落后!所以在那里的老师是伟大无私的!

作者:毛毛头发表时间:2009-5-14 13:32:15留在那里的老师确实很令人敬佩!

作者:bear230409发表时间:2009-5-14 18:25:45美丽的乡村,贫瘠的土地,淳朴的百姓,这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人们!
  谢谢你羚羊!这些PP很震撼很传神!

作者:西二小风发表时间:2009-5-14 21:27:55报道的资料很丰富!楼主辛苦了!
  只是
  10几户人家,为什么要赊17台电视机?
  2000元一套,这几万块钱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另,很多孩子的眼神,未必是愁苦,就算是愁苦,未必是生来就具有的。  
  这里的人们应该得到帮助,帮助的方式,恐怕不是送白菜,而尽量赠送白菜种子。
  不知道这里会有什么样的资源能利用。

作者:羚羊过山冈发表时间:2009-5-14 21:49:55电视机几乎是村民唯一能够了解外面世界的方式,所以向老师凭着自己的信誉赊回17套,每家一套。在奥运会开幕式那天,他们村才通了电,才从某些电视画面了解了外界并不是他们世世代代耕耘的黄土地那样贫瘠。
  那里靠天吃饭,不适宜人类生活,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去看了的人都很着急,但无计可施。我们送什么东西给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磨子沟的村民感觉到他们并没有被世界遗忘!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了!

作者:西二小风发表时间:2009-5-15 10:55:51关于电视----贫穷的地方,没有必要一家一台吧?几家一台甚至一个村子一台,都可以了。毕竟还要赊欠,未达到某种程度,真的没有必要一家一台的。电还是刚接通的,电费也是要钱的。了解外部信息的话,整村一台就够了,因为还没有达到那种能从看电视中获取机会信息的程度。而节省的这些钱,完全可以把学校修整得更好,或者利用在其他方面。
  
  关于赠送----光靠这样的赠送,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甚至,事情会改变一些的人生态度的。
  你现在去送,他们还很感激你,但会不会象某些藏区一样,到后来发展成来了客人不给东西就遭遇口水和白眼呢?
  
  没有被世界遗忘,这个概念,对不同的人群的作用应该是不一样的。
  
  赠送者的心情和爱心,比如楼主,我想我们能理解,也很赞许和敬佩。
  也许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我也会这样做。
  看了确实着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7 18: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之后很吃惊!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8: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memory 的善良,我想,做好自己身边的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一样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地中社区 ( 赣ICP备15001126号 )

GMT+8, 2024-5-31 12:39 , Processed in 0.0145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