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我行我素

[转帖]咬文嚼字一百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咬文嚼字五十一 ——同义词二



须要说明,笔者所讲的同义词也包括近义词,主要是指两个字构成的词语。当然,三个字、四个字构成的同义词也有,但就组词的数量和使用的频度而言,我们没有必要去深入研究。两个字的同义词,又分为下面四种情况。

一是词头相同,词尾不同;二是词尾相同,词头不同;三是词头和词尾相同(倒过来看是词尾和词头相同);四是词头、词尾均不相同。这四种情况中,第一种同义词最多,第二种较多,第三种很少,第四种很多。但是第四种也是最容易用错、最不好把握的同义词。囿于篇幅,只能够各举一、二例,大家可以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第一类词头相同。

爱护与爱戴

两个词都是动词,共同的词素是‘爱’。‘护’有保护之意;‘戴’有尊崇之意,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比如:

我们都要‘爱护’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人民军队受到人民的‘爱戴’。

两者的使用对象不同:爱护可以对人,也可以对物、可以对具体的,也可以对抽象的。爱戴只可以对人,而且是对上级、长辈、领袖、英雄模范等人。比如:

官长必须‘爱护’士兵;大家要‘爱护’公共设施。

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是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的。



第二类词尾相同。

热爱与酷爱

两个词都是动词,‘爱’是中心词。‘热’表示情感热烈;‘酷’表示程度极深,相当于外语中词语的最高级。如果我们把‘喜爱’、‘热爱’、‘酷爱’三者放在一起则喜爱为‘一般级’、热爱为比较级、酷爱我最高级,含义上有递进的意味。比如:

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酷爱自由;酷爱民主;酷爱独立。

热爱造句能力强,可以用在人,也可以用在物。一般而言,能够使用酷爱的对象,往往可以用热爱替代;而用热爱的对象,不一定能够用酷爱。

‘酷爱’独立,可以说成‘热爱’独立;‘热爱’劳动,不好说成‘酷爱’劳动。



第三类词头和词尾相同。

位置与地位

两者都是名词。位置指所在或所占的地方;也指人的地位或事物的重要性,相当于地位一词。地位指人和团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如学术地位;国际地位;地位平等;还可表示人和物所占的地方。相对而言,位置一词使用更宽泛、更灵活一些,地位多半用于人或社会团体。



第四类词头词尾都不同,列举两组例子。

诙谐、幽默、滑稽三者都是形容词。滑稽指说话有趣,引人发笑;幽默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由英语humour音译而来)滑稽(在古语中读guji)指言语动作引人发笑。还指一种曲艺。(流行于沪苏杭一带)三者的共同点是引人发笑,不同点如下:

一是含义的着重点和语体色彩不同。诙谐着重表示说话有趣,它是文言词,多用于书面,略带庄重色彩;幽默表示意味深长,含义较微妙。(因为中国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来表达它的确切含义,所以只好音译。)滑稽着重表示可笑,口语中常用,常常带有贬斥色彩。

二是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不同。诙谐只用来形容说话,不用来形容动作,常用于正面人物。幽默可以用来形容文字,也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和动作。滑稽可以用来形容言语、动作、形象,还可以用来形容事情可笑。滑稽一词还可拆开用:滑天下之大稽,此时带有明显的贬斥色彩。



犹豫、迟疑、踌躇三者都是形容词。犹豫指拿不定主意;迟疑也指拿不定主意,迟迟不敢行动;踌躇也有拿不定主意的含义,但是又表示一种从容自得的样子。不同点如下:

一是犹豫和迟疑是单义词,踌躇是多义词。犹豫偏于内心活动;迟疑偏重人的行动在敢与不敢之间徘徊,所谓迟疑不决是也。踌躇偏重于不敢前进、纳闷而不敢决断,所谓踌躇不前是也。

二是使用范围与搭配词语不完全相同。

比如‘军情急,除夕近万不能犹豫彷徨;执行决议不可迟疑动摇;可以说某某人踌躇满志、某某事颇费踌躇。

类似于这样的同义词还有不少。

比如:办法与措施;标语与口号;发展与增加;气氛与印象;整个与全部等两个词一组的同义词只要留心就可以顺手拈来。又比如:充满、洋溢、弥漫;控制、操纵、把持;手法、把戏、伎俩等三个词一组的倒是不多见。必须强调:前面三种同义词比较容易掌握,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常用构词词典》等辞书来分门别类地进行学习、了解。而第四种同义词多半要通过阅读文章和书籍中的句子,才能够综合出来,这也是由于目前有关同义词的辞书并不是很多的缘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咬文嚼字五十二——用词不当



人有人性,兽有兽性,词有词性。所谓用词不当主要是指对词性的了解或转换不甚了了,所以会出现错误。本文的用词不当,已经把那些用错了词语的例子排除在外。比如,把褒义词用在贬义;把夸奖意味的词语用在批评等等。词性的转换,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

一是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如‘危险’、‘残余’、‘困难’,原来是形容词,但是在‘有生命危险’、‘封建意识的残余’、‘有可能、有问题、有希望’这样的语境下,就都是名词了。

二是动词转换成名词:如‘决定’、‘报告’、‘发明’原来是动词,但是在‘中共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农村调查报告’、‘有利于工业建设的发明’里面,就都是名词。

三是形容词转换为不及物动词:如:‘热闹’、‘宽大’、‘坦白’原来是形容词,在‘今天该热闹热闹’、‘对反革命分子不能够宽大’、‘向群众坦白’里面,就都是动词。

此处我们要注意两点:一点是汉语的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关系特别密切,有些词语如‘腐烂’、‘亲热’、‘清醒’、‘麻木’竟不容易决定她基本上是形容词亦或是不及物动词。二点是有些词语不可以转换词性。下面的一些例子,就是词性的误用。

1)名词误用作动词

1.‘出品’了像《白毛女》《钢铁战士》等影片。

‘出品’应该改为‘摄制’。

2.过去我们只让小孩子读书、写字、‘算术’。

‘算术’应该改为‘做算术’。

3.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大大‘障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障碍’应该改为‘阻碍’。

2)动词误用作形容词

1.在全盘生产计划中,新区和老区是‘分别’的。

‘分别’前面加一个‘有’字,就可以当名词用。

2.黄家怕事情败露,在黄世仁结婚前夜,‘阴谋地’把喜儿卖入娼门。

‘阴谋地’,多了一个‘地’字,一下子变成我形容词了。

3)形容词误用作动词

1.反动阵营内部争权夺利,不断‘矛盾’。

‘矛盾’之前应该加上‘发生’二字。

2.每个母亲都有权利要求她们的孩子,能幸福的在温饱的环境下生存,‘愉快’、‘康强’。

此句毛病比较多。一是‘幸福’和‘康强’不能够当做动词用。二是‘幸福’当然包括‘温饱’,如果连温饱都不行,那还谈什么幸福?所以后半句应该改为:能在幸福的环境中愉快而康强地生活。

前面谈到有些形容词可以当不及物动词用。但是近年来把形容词当及物动词用的例子也一天天多起来了。这里有一个前提,如果这个形容词跟句子里的宾语本来就配得拢,那么当及物动词用就说得过去。比如‘关系密切’、‘态度端正’是可以说的。

1.‘密切’了政府和人们的‘关系’。

2.‘端正’了我们的学习‘态度’。

这样搭配比较符合口语习惯。但是也不能够生拉硬拽,那样就会很别扭。

3.但没有‘明确’到自己存有许多小资产阶级的‘病根’。

‘明确’与‘病根’搭配,不符合习惯。可以增加一个动词,改为:没有明确地‘认识’到...

4.同时也‘端正’了落后工友对生产竞赛的‘认识’。

‘端正’和‘认识’搭配,也不合习惯。可以改为:同时使落后工友对生产竞赛也有了正确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与智慧——咬文嚼字五十三



聪明和智慧这一对词语,有以下几点可以谈谈。

第一.聪明和智慧属既是同义词又是近义词。

说它是同义词有两点理由:

一是两个词都是形容词;

二是两个词可以互相交错组词。比如:聪慧、明智。我们把这四个词放在一起,还真不好分辨它们含义上究竟有多大的差异。

说它是近义词也有两点理由:

一是两者的含义有些细微的差别。聪明的主要含义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智慧的主指有见识、有才智。

二是聪明主要反映一个人记忆力、理解力和接受力,换言之,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接受。智慧则反映一个人的谋略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质言之,主要形容人们对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分辨、处理和处置。

第二.聪明是偏正词组,核心词是‘聪’字;智慧是联合词组,两个字的含义并重。

先说说聪明一词。聪明的含义中主要突出了‘聪’字的含义,而‘明’字的含义基本排除。

查词典‘聪’字词条:形容词;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其它含义与聪明一词无关,不一一列举)

查词典‘明’字词条:形容词;清楚、明白。(其它含义与聪明一词无关,不一一列举。)

查词典‘聪明’词条: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由此可见,上述结论是正确的。俗语“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对这一诠释的最好例证!

再说说智慧一词。智慧一词把‘智’和‘慧’字的含义各取一部分。

查词典‘智’字词条:形容词;聪明;有见识。

查词典‘慧’字词条:聪明,有才智。

查词典‘智慧’词条: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智慧一词把‘有见识’和‘有才智’两个含义全部包括了。

第三.两个词的组词能力有差别。

聪明的组词能力强:聪明才智、聪明好学、聪明过人、自作聪明、小聪明、耍小聪明等等。

智慧一词组词能力很弱:‘大智慧’比较常见,和其它词语组词则比较鲜见。说‘发挥智慧’也许可以算一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聪明与智慧——咬文嚼字五十四



写了一篇聪明与智慧的文章,觉得意犹未尽,不免再来一篇。聪明与智慧还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是聪明一词,可以用于正面——褒义,也可以用于负面——贬义;而智慧一词基本用于正面。

正面的如‘天资聪明’‘聪明过人’‘聪明才智’‘聪明好学’;负面的如‘小聪明’‘耍小聪明’‘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等等。

说智慧一词基本用于正面,不是说绝对不可以有负面的意思。比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个词语中的‘智者’的含义就是智慧者。这里的智慧一词就有一点负面的意味——多半指某某人有点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最后导致失误。

二是聪明一词偏重于先天;智慧一词偏重于后天。

民间俗语:聪明有种,富贵有源。所谓聪明有种,就是聪明是父母的遗传——决定于精子和卵子;所谓富贵有源,就是说富贵是接受父母的遗产——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有形遗产当然是指钱财;无形遗产指的是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人脉关系。

智慧则须要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历;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智力积累,这些都是靠后天的努力才能够具备的。

三是聪明一词多半用于儿童或年轻人身上;而智慧一词多半用于成年人或者老谋深算者身上。

成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说的是那些小时候天资聪明、性格早熟的人,在成人之后却没有什么建树。

而智慧一词,特别是‘大智慧’一词,则多半用于成年人中杰出的人物。比如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懂军事,又通政治。这样的人才能够说是大智慧。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一生为谨慎’,却也有失街亭、斩马谡这样一次败笔。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转折性的败笔,从此以后蜀国从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御,并且为‘三国归晋’拉开了历史的序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谈聪明与智慧——咬文嚼字五十五



这是关于聪明与智慧的第三篇文章,还是谈谈聪明与智慧内涵的一些细微差异。

一是智者——智慧者必定聪明,因为聪明是智慧的基础。大智慧者必定大聪明。前面笔者说道:聪明注要体现在先天上——换言之,就是父母的遗传基因比较优良、优秀。而智慧注意决定于后天——就是一个人有没有远大的志向、有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笔者在《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一文中曾经提出五条教育子女的经验:一是教子立志;二是教子守恒;三是教子慎教;四是教子戒骄;五是教子吃亏。其中特别强调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提出:孩子不聪明可以,只要用功就行!孩子聪明可以,不用功可是不行!有些孩子爱耍小聪明,老师一教就会,考试也能轻松过关,就是不肯下气力学习,小学和初中勉强可以,到高中慢慢就掉队了。天资聪明是先天的优势,如果后天又能够做到上面的五条,就一定会成为智者,具有大智慧。

二是聪明也许会读书,但是不一定会做事——干事业。笔者在大学期间曾经听到一些老师感叹:说某某学生在学校成绩非常优秀,到工厂后却表现平平,无所建树。窃以为,聪明主要是大脑功能优秀的显示,而动手能力则是小脑功能的反映,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读书是一个人的事情,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两耳不闻窗外事’,读书只要自己下功夫、用气力就可以学习好。学校毕竟是‘小千世界’,没有那么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一旦进入工厂、社会,面对名利、权利等等的诱惑,人性丑恶彻底暴露出来。质言之,工作或事业能不能够出成绩、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是一个‘大千世界’,你必须去适应、去委曲求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所谓少年班——就是对早慧、早熟的孩子开小灶,让他们提前成才。回过头来看,少年班中,成为杰出人才者少之又少。由此可见,会读书不一定会做事。

我们还可以继续推演出以下若干条理论:

会读书的不一定会做事——有的人大脑发达,小脑迟钝,‘书呆子’的命。

会做事的不一定会赚钱——有些人可以当‘劳动模范’,却不懂生存之道。

会赚钱的不一定会花钱——有的人收入不高却会一分钱掰成两瓣花,有人收入不菲却老是成为‘月光族’。

会花钱的不一定会治家——有的人花钱动手动脚,几十年下来还是家徒四壁,空空如也。

会治家的不一定会守财——有的人虽然家里富丽堂皇,其实是倾其所有,装门面而已。

会守财的不一定会发财——有的人不知道钱是赚来的,不是省来的。会守财不如会理财。

会发财的不一定会传代——中国有一个怪圈,往往是‘富不过三代’。而西方的贵族、富豪往往能够世代相传,香火不断,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我们反思。

这里有两个故事,值得说一说。

一个是在本地流传的故事。说有一个富翁建造了一幢单门独栋的豪华别墅。别墅周围有深沟高墙,壁垒森严,固若金汤,小偷无法进入;兵匪无法进攻。但是他的儿子吃喝嫖赌毒,五毒俱全。有一天不争气的儿子,赌博输红了眼,竟然悄悄地把房契偷出去赌博——押宝,最后又输得精光。第二天庄家到他家去接收房产,老头子一听,当时就一命呜呼。

另一个是古代的故事。也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富豪,修了一座苏州园林似的庄园,并且立下遗嘱:此固定资产永远不得变卖——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富翁的独生子倒是不嫖不赌,不属于败家子之类的人物。但也不是善类——喜欢好勇斗狠,是所谓‘一言不合,拔刀相助’的混混。老头子死后不久,他的宝贝儿子就因为与人斗殴而命丧黄泉。那位富翁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的美梦顷刻间成为幻影!

如果你想成为一位智者——智慧的人,上述几条理论可以供你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词不当续——咬文嚼字五十六



上篇谈到了由于对词性不熟悉造成的用词不当,这一篇接着讲。

3)名词误用作形容词

1.人事科对于有病的与‘孕妇’的工友也作了详细的调查。

此例‘孕妇’应该改为‘怀孕’,这样就通顺了。此处有几点须要说明:一是怀孕一词是动词,但是在它的后面加上‘的’字可以作为形容词用。二是名词也可以作为形容词用。如我们应该珍惜工人的劳动。此处把‘孕妇’来形容工友,则语义不是指的孕妇,而是指的工友,反而把孕妇排除在外了,这与人事科的本意大相径庭了。

2.党员燕和新工作很‘模范’。

此例的‘模范’是名词。它可以放在另一个名词前面做附加语,如‘模范工作者’、‘模范小组’,但是它不能够做表语。不如改为:燕和新的工作很出色,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形容词误用作名词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衰老时期,腐朽的成分就达到了‘高度’。

此例‘高度’可以做动词的附加语,如‘高度发展的工业’,也可以做名词的附加语,如‘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它自己不能独立。不如改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衰老时期,腐朽到了极点。或者保留‘高度’一词,改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衰老时期,腐朽的成分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2.强迫人民入伍,参加他们的殖民地军队,在‘到处’肆意征夺人民的财产。

此例有两个问题:一是‘在’字使用不当,有了它‘到处’就变为名词了,应该去掉。二是‘征夺’一词比较生硬,不如改为‘征用和掠夺’。

5)副词误用作形容词

1.我曾经做过一度家庭教师。

‘一度’的意思和‘一次’相同,但用法不同:‘一次’用在动词之后,‘一度’用在动词之前,否则‘一度’就变成‘家庭教师’的附加语了,这样就不通了。又,有了‘过’和‘一度’,不必再用‘曾’,宜删掉。此句改为:我一度做过家庭教师。

2.过后没有去打听,不知道是这样的究竟结果。

此例的‘究竟’应该放在‘是’的前面,改为:过后没有去打听,不知道究竟是这样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词不当三——咬文嚼字五十七



今天谈谈另一种用词不当。

6)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

1.‘转变’了过去站在生产之外,空喊保证生产的作风。

此处的‘转变’应该为‘改变’。两个词除了词性不同外,含义也不完全一样。‘转变’多半指人的思想或事物的性质的变化,‘改变’一词的含义比较宽泛。

2.我们的行动惊慌了地主。

此例应该改为:我们的行动使地主惊慌了。

3.全村有三百户,‘逃荒’了二百户。

4.由青年团员‘带头’同学进行学习。

两个例子中,‘逃荒’和‘带头’属于动宾式词语,这类词本身已经带有一个宾语:如逃荒中的‘荒’、带头中的‘头’,后面通常不能够再加宾语。

第三例可以改为:全村三百户,逃荒的就有二百户。

第四例可以改为:由青年团员带动同学进行学习。

必须强调:也有少数动宾式的词语能够用作及物动词,比如:你别取笑我;动员一百万人。

7)关于‘化’和‘性’的使用。

这两个词都是英语词尾翻译过来的。‘化’字源于-ize;‘性’字源于-ness.但是在汉语中,这两个词尾比英语更自由。一般而言,‘化’是动词的记号;‘性’是名词的记号。动词是可以作为名词的附加语的,所以下面的例子不算例外。

1.仍要支持欧化文法,当作一种后备。

2.推广电化教育。

但是带‘化’的词,有时候转化为名词。例如:

3.现在许多人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

4.待到拉丁化的提议出现,这才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紧要关键。

还有一点就是带‘性’的词语有些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比如‘慢性自杀’、‘流行性感冒’、‘硬性规定’等等。总而言之,由于这两个词尾用起来方便,有一定的自由度,也就产生了流弊。先来看看‘化’字的错用。

1.对家庭不应该采取‘简单化’的对立态度。

此处‘简单’和‘态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简单化与态度也搭不上界。此句可以改为:对家庭不应简单地采取对立的态度。(这句话留有时代的烙印——应该是在特殊的年月,讨论‘小家-家庭’与‘大家-国家’关系时论及的问题。)

2.内容方面,最大的特色是‘生活化’,题材不外是家庭伦常,男女恋爱。

此句‘生活化’造句非常生硬,而且意思庸俗,好像除了‘家庭琐事’和‘男女恋爱’以外就不是生活了。

3.西南各地匪势已大挫,若干匪患严重的地区且已‘净化’。

净化一词主要用于清除杂质,使物体纯洁。比如‘净化废水’、‘净化城市空气’等等。此例后半句改为:若干匪患严重的地区已经没有土匪的踪迹了。

4.在他的脑海里,公与私的斗争‘激化’起来了。

此处用‘激化’稍嫌生硬,因为所谓激化指的是一个过程——向激烈尖锐的方向发展。所以不如用‘激烈’或者‘剧烈’更好一些。下面说说‘性’字使用不当的例子。

5.犯了严重性的错误。

6.都是很专门性的问题。

此两处‘性’字没有必要。人们常常为了表示某某事情的重要性而使用‘性’字来加强语气,结果适得其反。

7.这是一个困难而又具有‘讨论性’的问题。这里的‘讨论性’意思含混:不知道是需要讨论亦或是值得讨论。此句不如改为:这是一个困难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词不当小结——咬文嚼字五十八



前面几篇谈及到由于对词性的把握不准,导致的用词不当。这一篇重点来谈一谈如果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因为这三类词,在整个词汇中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虽然语法功能各具特点,词汇意义各不相同,但是又有交错易混之处,辨性往往比较困难。当然,也不是无章可循,我们总可以找出一般规律,作为我们学习和写作的参考。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一试:

1.词饰法。

就是用数量词或副词‘不、很’等等,去修饰被辨别的词,从而确定其词性的方法。

名词前面可以加数量词。比如‘万丈深渊’中的深渊、‘一片深情’中的深情,便是名词。

名词前面不能够加否定副词‘不’。如‘深浅’、‘深意’,不能够说‘不深情’、‘不深意’。

动词前面可以加否定副词‘不’,而不能够加程度副词‘很’。如‘深究’、‘深造’,可以说‘不深究’;不可以说‘很深究’。

形容词前面两者都可以加。如‘深奥’、‘深远’。必须强调:动词里面能愿动词和某些可以带宾语的动词除外。

2.加宾法。

就是从被辨别的词语后面能否加宾语,来区分动词和非动词。

动词可以加宾语。

如‘询问’、‘阻碍’,可以说成是‘询问情况’、‘阻碍交通’。与此相反,‘疑问’和‘障碍’两个词不能够加宾语。但是,这两个词可以词饰法加数量词来试试,如‘一个疑问’、‘一个障碍’,由此可见,这两个词是名词。

又如‘明辨’、‘坚持’可以加宾语成为‘明辨是非’、‘坚持原则’,是动词。而‘明晰’、‘坚固’不能够加宾语,再用词饰法辨别,这两个词前面可以加‘很’字,便知其为形容词。

运用此法要注意:前面能够加‘很’,后面能够加‘宾语’的肯定是动词。如‘很惦记老人’、‘很喜欢孩子’这里面的‘惦记’和‘喜欢’就是动词。

3.重叠法。

双音名词没有重叠式:如第一例中的‘深渊’不能够说成是‘深渊深渊’加以重叠。

动词可以重叠成为:ABAB。如‘恳求’、‘整理’,可以说成是‘恳求恳求’、‘整理整理’。

形容词可以重叠成为:AABB。如‘诚恳’、‘整齐’,可以说成是‘诚诚恳恳’、‘整整齐齐’。

还有一种兼类词——形兼动的兼类词,既可以ABAB,又可以AABB,这类词比较少。如‘高兴’、‘热闹’,就可以有‘高兴高兴’、‘高高兴兴’;‘热闹热闹’、‘热热闹闹’。还有:恩爱、缠绵、亲热之类的词语,也属于此类。

辨别某个具体词的词性,以上三种方法,或用一种,或用两种,因词而异,灵活用之。另外还有‘析义法’,即根据词语意义确定词性的方法;‘词缀法’,根据前后缀确定词性的方法。这些在有关文章中已经作过介绍,此处不再赘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不达意——咬文嚼字五十九



前面谈到,有的学者把汉语的审美分为十个层次:文字、文辞、文句、文韵、文篇(文章)、文体、文法、文风、文论、文变。尤其是最后一条文变,特别值得我们深思。古往今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字、文学。这里不仅仅包括汉语本身的演进和变化,还包括外来语词的持续不断地引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做到‘辞达而已矣’,其含义反过来说就是不能够词不达意。

说话或写文章,就是一种表达:或意见、想法;或希望、祈求;或者愤怒、呐喊;或者决心、誓言等等。所谓‘言为心声’、‘文以载道’、‘诗言志、歌咏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古人的这些话语即表示各种文体的作用,也刻画了不同语境时语言的特色。如何能够将自己的心语心声,真真切切、完完全全、实实在在地加以表达出来,确确实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人们讲话或写文章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词不达意的状况必须进行研究或剖析,以免重复其错误。

词不达意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逻辑、二是费解、三是堆砌、四是重复、五是烦冗、六是苟简、七是层次、八是其它。针对上面的几点,笔者会分篇加以叙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不达意二——咬文嚼字六十

  
周作人在《作文难》的小品文开篇时讲了一段话:‘自从胡博士发明这两句白话文歌诀,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之后,无论是不是他的朋友,无不同声赞成,努力实行,无如天下事知易行难,这两句话寥寥十六个字,明白流丽,不但读起来顺口,听去也干脆可喜,可是要想照样去做,却是有点无从下手。’
周作人补充了两条:一是找话说,言外之意是肚子里必须有货,胸无点墨恐怕找不到话。二是想法子说,虽然无须讲究起承转合,但也要有前后轻重之别,做文章到底是苦事。
比较两位大师的关于做文章的话语,笔者觉得前者强调口语的重要——白话文好像就是口语的实录;后者则注重书面语的运用——白话文不能够等同于口语,不能够张口即来,必须搜肠刮肚进行一番构思才行。这是作家们对写文章的一些看法。如果要语言学家来谈谈做文章,则又是一种看法,那就是上篇所说的必须‘辞达而已矣’。这就有了若干条要求,首先写文章要符合语法习惯,其次还要看看是否合逻辑,此外还有其它一些讲究。
今天主要谈谈写文章要符合逻辑的要求。逻辑一词是一个外来语,在我国古代并没有逻辑这个概念。逻辑旧称“论理学”、“理则学”、“名学”、“辩学”。逻辑学(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由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创立的逻辑学使逻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黑格尔把思维形式的发展与人的认识的各个阶段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些思维形式彼此联系、相互转化,又具有新的意义。
关于逻辑和语法的关系,语言学家吕叔湘总结了两句话:一是语法不是逻辑;二是语法不离逻辑。
首先谈谈语法不是逻辑。
诚然,吕先生所说的逻辑又不完全与西方的逻辑学等同,其实主要是指一般人心中的‘道理’——物性和事理。换言之,就是一句话在道理上通不通。如果某句话在语法上没有毛病,而没有道理,那么这句话也就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还会误人子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些口语、习惯用语,从语法着眼分析,没有大毛病,如果从逻辑上来分析虽然不通,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完全不会造成误解误导。
试举几例:
1.学习有态度和方法之分。
这句话合语法不合逻辑,因为‘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学习是一个过程,包括知识的积累或技艺的娴熟。当然,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学习的绩效会有很大的影响,但不是学习的全部。
2.好不热闹。
这句话约定俗成的理解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含义,但是从字面理解则是‘很不热闹’的意思。
3.好容易。
这句话的‘好容易’其实是指很不容易,这个‘好’与上面一句中的‘好’字的含义大相径庭。
4.他的北京话比我好。
此句话不合逻辑,因为话语不能够和人物进行比较,正确的的说法应该是:他的北京话比我的好。尽管如此,在口语中说说,大家能够理解,因为口语的最大特色就是简洁。
关于语法不离逻辑,留在下一篇解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地中社区 ( 赣ICP备15001126号 )

GMT+8, 2024-5-9 11:40 , Processed in 0.01098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