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我行我素

[转帖]咬文嚼字一百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烦冗五——咬文嚼字八十一



本篇谈谈连接的两项重复的例子。

1.战士们普遍在思想上、训练上做了准备,只‘等着’‘听候’召唤。

‘等着’和‘听候’含义重复,可以去掉‘听候’。

2.因此在文字上的学习,没有办法,‘只好’‘还要’多破些功夫。

‘只好’与‘还要’含义重复,必须二者去一。

3.在过去反动政权的时候,‘有时候’‘也曾’做过若干勘查工作。

此句有两个错误:第一句可以改一改,去掉‘时候’,另外‘有时候’和‘也曾’含义雷同,必须二者去一。

本句改为:过去反动政府也曾做过若干勘查工作。

4.‘应当’‘有义务’把外国作品的真正意思传达给我国读者。

‘应当’和‘有义务’含义重复,必须二者去一。

5.他‘不仅’‘只是’使大家对那主题有了一个抽象的概念......

‘不仅’和‘只是’二者去一即可。

其他例子:一个是动词和宾语重复的例子。

6.公司‘设备’有针织业的各项‘设备’。

去掉第一个‘设备’。

7.各地工商业者这种爱国主义行动,对‘巩固’全国物价的‘稳定’,亦起着积极的保证作用。

‘巩固’一词多余。

另一个是动词附加语与相关的宾语重复的例子。

8.大家‘纷纷’提出‘许多’问题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纷纷’提出,一定会有很多,所以后面的‘很多’不必要。

9.完成任务归来后,各处欢宴劳模,‘成天’出席会议‘很多’。

‘成天’与‘很多’二者去一。

10.湖南剿匪部队某部在一次剿匪作战中,‘不分昼夜’地进行了‘七昼夜’的战斗和搜山。

去掉‘不分昼夜地’五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烦冗六——咬文嚼字八十二



有的人写文章时,为了强调某些观点或问题,往往会把一句话变样再说一遍。

1.一年来已经‘获得了显著地成绩’,‘收到了巨大的效果’。

成绩和效果是分不开的,可以二者去一,但去掉后面一句为好。

2.敌人的飞机声和屠杀人民的扫射声、轰炸声以及炮声,‘没有一分钟听不见’的时候,‘时刻都听见’轰隆隆响着。

这句话读起来很乱,后面的‘没有一分钟听不见’和‘时刻都听见’基本雷同,可以去掉前面一句。本句改为:

敌人飞机的呼啸声、炸弹的爆炸声、机枪的扫射声、大炮的轰鸣声都时时刻刻地响着。

3.也就是说,我们翻译某种作品的时候,‘应具有与作者同样的写作水平,同样的理论水平,应与作者站在同样高的水平线上’。

删掉引号里最后一句即可。

4.我们常在国外的同志们,往往能理解原文,但缺乏语汇,‘常有语言不够用的感觉’,找不出好的中文来表达它,‘总觉得语言不够丰富’。

‘常有.....感觉’和最后一句重复,可以去掉。

有关重复的例子已经全部介绍完毕,下一篇开始谈谈烦冗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烦冗七——咬文嚼字八十三



写文章以简洁为贵,烦冗为病。党八股第一条罪状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鲁迅告诉人们写文章时说道:“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中国自古以来文人都‘惜墨如金’,简洁的文风一以贯之。但是,也不乏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者。烦冗有赘余和啰嗦两种表现,先谈赘余。

1.老刘是同他对面坐在同一办公桌上‘抄写’的文书。

‘抄写’是文书的主要工作,此处可以省略。另外此句读起来也有点拗口,不如改为两句话:

老刘是文书,与他同桌对面坐。

2.敌人的军队是‘预先’有计划有准备地从杨树庄南面二十里的榛子镇分数股摸上来的。

‘预先’多余,既然有计划、有准备肯定是预先安排的。

3.这样问东问西,谈七谈八,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的距离’完全可以省去。





4.敦煌‘的地位’在甘肃的西边,离开酒泉和玉门关还有不少路。
‘的地位’可以删掉。或者把第一句改为:敦煌地处甘肃西部,......

5.星期天‘的时候’,本来应该好好休息一下,我却到图书馆里坐了十二个钟头。

‘的时候’以及‘逗号’可以不要。

6.他看到了这一切之后,‘内心’感到了无限的痛苦和愤怒。

此处‘内心’可以去掉。或者把后面一句改一改:心里感到无限的痛苦和愤怒。

7.母亲逝世‘离现在’已经九年了。

‘离现在’可以去掉。因为所谓‘九年’的计算,当然是从讲话时算起。

8.可是它在二次大战中,曾被‘炸弹’炸成废墟。

‘炸弹’不能够要,一是累赘,二是不严密——有炸弹的作用,也许还有炮弹的作用。

9.电工间过去做的电门‘使用’不耐久。

‘使用’可以去掉。

10.这三个姐妹‘中’各有不同的性格和嗜好。

‘中’字的出现使这句话变得没有主语了,必须去掉‘中’字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烦冗八——咬文嚼字八十四



前面一篇谈到了赘余,主要是文句中多余一两个字或者三五个字,虽然是赘余确也不算啰嗦。写文章如果啰里啰嗦,宛如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则读者不胜其烦,也许不忍卒读就把你的文章抛之脑后。下面几个例子就比较啰嗦。

1.中国粮食从此可以自给自足了。这件事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只要我们把它摆在这样的背景中,就可以大略了解。这背景就是,粮食和棉花的自给自足是中国工业化的先决条件之一。

此句改为:中国粮食从此可以自给自足了,这是有重大的意义的。因为粮食和棉花的自给自足是中国工业化的先决条件之一。

这样一改省略二十多个字,而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我们的寝室在一座低矮的小楼上,楼下是一条热闹的街道。白天,我总听见一片嘈杂的人声,在窗外荡来荡去的,汽车响着呜呜的喇叭声,从楼脚下驰过,马车的轮子辘辘地压在地面上,发出沉重的声音,马在嘶鸣着,车夫抽起皮鞭,发出一声清脆的回响,把沉重的车轮声和得得的马蹄声赶向远方。

这一句是初学写作的人最喜欢使用的‘描写’手法。其实这样花花草草的刻意描写,反而不能够给读者一个显明的印象,不如把各种声音排比起来,也许更好。

此句改为:我们的寝室在一座低矮的小楼上,楼下是一条热闹的街道。白天,一片嘈杂的人声,夹杂着汽车的喇叭声,马车的轮子的辘辘声,马蹄的得得声,马的嘶鸣声,还有清脆的皮鞭声。

这样一改省去五十个字。那种嘈杂鼎沸的各种声响,给读者的印象却更加深刻。

3.这是天津工业史上划时代的空前光耀的一页。而由于一九四九年奠定了光辉的基础,面对着一九五零年将必然的以生花之笔写下天津工业史上更光辉的一页。

此句毛病比较多。短短几句话,出现两个‘光辉’,一个‘光耀’;两个‘天津工业史’。还有‘划时代’和‘空前’语意雷同。而且是谁‘面对着’、是谁‘以生花妙笔写下?也让人莫名其妙。

此句改为:一九四九年是天津工业史上划时代的一年。而由于这一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九五零年将取得更光辉的成就。

4.七连守卫的那座库房,被敌人占领了。他们想天黑再去夺回那座库房,因为白天去夺那座库房对他们来说是极不利的。

‘那座库房’前后出现三次,真是不厌其烦。后面两个可以去掉,并不影响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苟简一 ——咬文嚼字八十五

与烦冗相反的毛病是苟简。写文章不应该烦冗,可有可无的话不必说。但是不能够走到另一个极端,不把话说周全、说明白。古人行文讲求简练,有时候简过了头,也会闹笑话。现在有的人写文章少说一两个字,一句半句话,轻则形式不周全——句子结构不完整;重则意思不连贯,不好懂。

苟简的表现有三种情况,一是欠缺、二是费解、三是意思不连贯。本篇先从欠缺说起。

1.‘事件之前’班长曾向股长提过六次处理岩崩的意见。

‘事件之前’可以增加两个字,改为‘事件发生之前’更加严谨一些。因为事件之前的时间段很长。

2.大家知道‘战争的最后胜负’不是海军、空军、更不是什么原子弹,而是占领地面的陆军。

‘战争的最后的胜负’可以增加两个字,改为‘决定战争的最后胜负的’,这样含义更加明确。

3.这种对人类伟大的贡献,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可能’。

‘才有这可能’改为‘才有产生的可能’比较适切一些。

以上几例,虽然有所欠缺,还不太影响含义的表达。下面的例子问题要严重一些。

4.工具书和普通书既有种种不同,因此工具书的编辑、印刷、出版也与普通书有所差别。

第一句说了‘种种不同’,最后一句又来个‘也有差别’,这就令人费解。其实细细一想,前面的一句要说的是‘工具书的内容’与普通书有‘种种不同’,所以‘内容’二字必须加上。

5.一九五零年是根据一九四九年的实际情况来拟定的。

应该是‘一九五零年的计划’,‘计划’二字省不得,否则此句不通。

6.时事漫谈由一篇改为三个独立的短篇,以扩大漫谈的范围。

三个短篇是独立的,那原来的一篇是怎么样的呢?大概是‘综合的’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苟简二 ——咬文嚼字八十六

本篇讲讲因苟简而费解的例子。
1.并征求大家有何困难意见。
此句费解。作者的本意是征求大家的意见,问他们有什么困难。两句话不能够合并,还是分开说为好。
2.以小组形式为好,个人生产资金微弱,工具技术不足,不能使劳资有无结合起来。
‘劳资有无’怎么讲?作者的意思是:有劳动力的农民和有资金的农民结合起来,能够互通有无。
3.但必须防止某些地区已经发生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脱节,重点和一般脱节的毛病。
‘重点’是什么?‘一般’是什么?作者的意思是‘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这样的略语,在某一个圈子里相当流行,由于含有不显豁,往往容易引起误解——特别是局外人。
还有更离谱的苟简。
4.他们从这种痛苦里懂得了反抗。
是懂得了须要反抗呢?亦或是如何反抗?意思不明确。
5.棉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前没有做好,现在作好这一工作的条件都具备了。
棉花的问题是什么?是推广植棉呢,改良棉种呢,还是增产棉花呢,或者是棉花收购呢?另外‘问题’也不能够和‘做好’搭配。只能够说:解决问题、了解问题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苟简三——咬文嚼字八十七



本篇谈谈由于苟简而导致的意思不连贯。

1.由于敦煌石窟所出的仅存的古代艺术与文献,在历史、考据、考古学方面得到很多新的证据,但是对艺术方面的介绍是不多的。

这句话毛病很多。一是‘所出的仅存的’几个字不是很适当,二是‘艺术’和‘文献’不可以并列,应该是‘艺术品’和‘文献’才可以相提并论。三是‘考据’和‘考古学’也不能够并列。四是‘新的证据’一说不太妥帖,这句话也没有说完,所以最后一句就显得有些突兀。不如改为:

由于敦煌石窟新发现了一些古代的艺术品和文献,在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方面得到了很多新的实物和文字资料,专家们对此已有论述,但对艺术方面的介绍是不多的。

2.一直到麦克阿瑟被撤职之前,马歇尔依然尽最大可能地来增援侵朝美军,仅仅是因为侵略胃口很大,但力量有限,而不是因为马歇尔不愿意把更多的兵力投到朝鲜战场上来。

这段话读起来也有点费解,问题也不少。一是断句有问题,第二句后面应该是句号。二是‘仅仅是侵略胃口很大’一说也不好。三是两处出现‘因为’一词也不好。不如改为:

一直到麦克阿瑟被撤职之前,马歇尔依然尽最大可能地来增援侵朝美军。仅仅是由于侵朝战争的失败,战线过长,而不是因为马歇尔不愿意把更多的兵力投到朝鲜战场上来。

3.自从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求;因此,这些译品也就从提高中国的学术文化进而影响到中国的语文。

‘因此’是因为什么呢?这个转折有点突然,没有交代清楚。另外‘迫切需要’和‘这些译品’也衔接不上。不如改为:

自从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求。由于翻译的作品越来越多,受众面越来越宽,因此,这些译品也就从提高中国的学术文化进而影响到中国的语文、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喻不伦——咬文嚼字八十八

譬喻能够使文章格外生动,是积极修辞方面的一个要素。如果譬喻不伦不类则效果适得其反。先看两个正面的例子。

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用‘富士山’形容高高耸起的帽子,很是形象。

2.‘鬼陕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

用‘鬼陕眼’形容星空,又把天空拟人化,能够表现出‘不安’和‘想离去’,实在是神来之笔。比喻必须恰当,下面的几句话,就是比喻不伦的例子。

3.江面上再也见不到中国人民‘耻辱的脚印’——那些挂着别个国家旗帜的‘军舰’。

江面上不会有脚印,与此同时把军舰比作脚印也不恰当。

4.后浪推前浪,‘从一个组,到一个车间,到整个厂’。

后浪推前浪是递进,而一个组到一个车间,再到一个厂,是范围的扩大,两者不能相比。

5.他们还利用联合国作‘防空洞’,作为掩护进攻人们,进攻和平的‘碉堡’。

防空洞是避难的地方,碉堡是防御的据点,两个比喻的意味不一致,必须去掉前面的‘防空洞’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气错误——咬文嚼字八十九


人们讲话会有各种语气的表达,或实或虚,或急或缓,或表示欣喜,或表示愤懑。总而言之,情感的表达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措辞出语必须适切恰当,否则就要引起误会。
1.在反对当局的‘高压之下’,该市‘签名人数达六十余万’,就是一个证明。
从语气上看,似乎签名人数之多是由于反动当局的高压,这自然不对。改为:
‘虽然在反动当局的高压之下,签名的人数还有六十万之多。’这样的语气才合适。
2‘.随着抗战的胜利’,中国人民‘更遭受’到了空前未有的苦难。
既然胜利了,不应该再有苦难。中国人民之所以遭受苦难,并非由于抗战胜利,而是由于反动派的胡作非为。改为:
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民反而遭受到空前未有的苦难。
3.唯有她家孩子病了,她才没有来上班。
前半句是假设语气,后半句却并非假设推论,而是事实。改为:
‘因为她家孩子病了,她才没有来上班。’
4.代表们都是以何等激愤的声音指控被告们的罪恶!
此句把叙述句和感叹句混合起来,变得四不像。‘何等’一词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一般用于感叹句。改为:
代表们都以十分激愤的声音指控被告们的罪恶。
5.人们都还记得杨晓芸的先进事迹曾经起到多么大的推动作用啊!
应该去掉‘啊’。否则不伦不类,既不像叙述句,也不像感叹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字用法一 ——咬文嚼字九十


关于虚字,前面若干文章已经论及,但是没有细谈。
有人把名词以外的字,都叫做虚字,未免太多;有人只把语气词作为虚字,又未免太少。正确的划分应该是一般名词、一般动词、一般形容词以外的词,换言之,包括副名词、副动词、数词、代词、副词、连接词、语气词,以及‘们’‘了’‘着’这些词尾。
虚字的数字远不及实字多,也就几百个,但它的重要性远在实字之上。实字要弄清含义,虚字要搞清用法。用错一个实字,仅仅影响一个字。用错一个虚字则影响很大。《助字辨略》的作者刘淇说得好:“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讨论可阙如乎?”
先说说几个代词。
一是‘咱们’和‘我们’。咱们包括听话的人在内,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在内。这个区别只在北方话里有,南方人一概用‘我们’。当然北方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往往不用‘咱们’而用‘我们’。
1.我们是北方人,你们是南方人,咱们都是中国人。
此句三个代词使用得当。
2.老大娘,喝茶‘咱们’自己会倒。咱们是一家人。
此处的第一个‘咱们’,显然不包括老大娘在内,应该用‘我们’才对。
3.咱们并不是对于搞翻译的人,特别是新闻翻译者,要求过高。
此句话是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不包括读者在内,只能够用‘我们’(等于‘我’);如果把‘并不是’改为‘不应该’,那就可以用‘咱们’了。
二是‘他’和‘她’。他或她本来只是书面上的差别,有时候有点用处,有时候也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4.不论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甚或地主阶级出身的旧知识分子,阶级限定了‘他或她’对于农村中阶级斗争的认识。
此句中把‘他或她’分开,有什么必要呢 ?不如用‘他们’好。
5.片子了的群众演员,那是真正的工人——他们和她们。
此句中如果硬要区分,不如说‘男女工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地中社区 ( 赣ICP备15001126号 )

GMT+8, 2024-5-31 21:35 , Processed in 0.01236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