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08|回复: 0

ZT现代科学证伪了辩证唯物认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 14: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天云子
转自:http://www.kdnet.net/Infolook.asp?bclass=1&id=94604
现代科学证伪了辩证唯物认识论

   辩证唯物认识论认为“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客观实在对主观的反映”;物质是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复写、摄影、反映”的,客观事物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实践是能动的,是客观对主观的检验,所认识的是客观真理等等思想观念,在现代科学的思维中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被现代科学的发展所证伪了。
  
   按照辩证唯物认识论的观点,我们桌上的杯子、我们眼前的山水景物、我们所听到的鸟语花香,都是客观事物,是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即使我们不去认识它们,它们仍然是这样的存在状态,是客观存在状态,不以人们的意识而转移的,所以是客观事物。我们睁开眼睛,所看到世界是客观世界。人们可以通过能动的实践活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但是,现代科学早已经证伪了这样的认识论观点。
   现代科学认为世界没有颜色,而存在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而人只能将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反映成颜色的;现代科学也认为世界没有声音的,而存在不同波长的空气震荡波,而人只能将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空气震荡波反映成声音的。所以,颜色、声音都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复写、摄影的反映”;一千年以前的人他们不知道分子的存在,但他们将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反映成了实体,反映成了杯子,又将实体当作了客观事物;而后来,人们发现了分子,又将分子当作了客观事物。那么,“分子又是什么的集合物呢?”--是人的认识过程将原子核和电子建构反映成了分子;那么你肯定会问:原子核又是什么的集合物呢?---是人的认识过程将基本粒子建构反映成了原子核。而基本粒子又是什么呢?这正是量子力学的困惑,科学家发现对基本粒子的存在状态的必须依赖于人的认识过程和意识建构反映过程。因此,到了量子力学这里,人们已经无法再重复唯物论这样的错误了,因为人们发现人对于微观粒子认识状态取决于人的认识过程。
   所以,经过科学的分析,现在辩证唯物认识论还能够说:我们睁开眼睛,所看到的声色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吗?还能够说:我们所认识的事物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反映的客观事物吗?
   辩证唯物认识论肯定会反驳说,你能否定在我们的意识之外有客体事物存在吗?我肯定不会否定的。因为我们的实践认识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所认识的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建构的统一体。就象颜色,只有电磁波无法形成颜色,是有人的感官意识也无法形成颜色,而必须是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被人的感官所感知后,在意识中反映成颜色,但不能所颜色就是电磁波,颜色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就象杯子,量子力学都还没有搞清楚的电子云团所构成的集合并不是杯子,而必须是人的感官与这团电子云的集合相互作用后,被人的意识建构反映成了杯子。所以,只要承认我们的实践认识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建构反映,而不是辩证唯物认识论所认为的在能动的实践过程中的“复写、摄影的”镜像反映,那么,人们就没有认识到客观事物的,而只是认识到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人化世界”的事物内容的。我们都承认在人的意识之外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体,这在本体论上是成立的,但是,我们无法离开我们的意识建构过程去认识它们的内容,也不是辩证唯物认识论所认为的可以进行能动的实践过程中的“复写、摄影的”镜像反映过程,所以,我们只能认识到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建构的认识内容。辩证唯物论的本体论中的客体存在无法直接过渡到其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内容的。
  
   实践作为辩证唯物认识论中的重要观点,以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客观对主观的检验和能动的实践特点内容,在反对唯心主义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今,在现代科学面前,辩证唯物认识论的实践观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实践的、能动的、本质的反映论,但仍然是镜像的反映论。即认为外面有一个杯子,于是我们的意识就能反映出一个杯子的影像;客观有一个规律,而我们的意识才能反映出那个规律的内容。所以,认为我们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所认识的是客观规律,而实践是客观对主观的检验。这与现代科学的知识是不符合的。
  
  
   如当我用尺子去测量那个桌子有多长的实践时,在此测量内涵之前,我已经先和桌子及尺子进行了第一重“人化世界”的建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先将那团量子力学都还没有认识清楚的基本粒子集合的客体建构成了桌子和尺子的存在内容。然后在这样的“人化世界”中,再进行着人用尺子对桌子的测量、检验、比较过程。
  
  
   又如当我们的主观思想设想那个杯子可能是“红色”的,于是,我去看那个客体,去进行看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是我与客体相互作用后意识所建构的“红色”与我原来主观思想所设想的“红色”之间的比较、检验,而不是那团量子力学都还没有认识清楚的“客观存在”与我原来主观思想所设想的“红色”之间的比较、检验,当然,也无法验证……
   所以,在科学过程中,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对主观的检验,而不是客观对主观的检验过程。科学的实践过程无法支持辩证唯物认识的观点。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认识过程是意识的镜像反映与建构反映的问题。
    辩证唯物认识论的观点认为认为,客观有一个杯子,所以我们的意识中才会反映出一个杯子的摄影映象;客观中有颜色,所以,我们的意识中才会反映出一个颜色的摄影映象;客观中有规律,所以,我们的意识中才会反映出一这个规律的复写内容。这样的镜像反映思想是不符合科学常识的。
     而建构反映认为:客体内容和意识反映之间已经经过了转换与建构过程,如:将客体所反射出的一定频率的光波被人的意识建构反映成红色;将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建构反映成了实体等,所以,我们所认识到的事物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所建构的新的认识统一体,是建构了人化世界的认识内容。
   人化世界的认识思想认为,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体世界是存在的,但是,人们无法脱离自己的意识建构过程去认识到它的内容,也不能用“复写、摄影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方式去认识它的内容,而只能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中,建构出人化世界的认识统一体。迄今为止,科学的发展过程都是在不断扩展着这个“人化世界”的统一体。
  
  
   认识是有一定规则可循的。生理结构相近的正常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去看那个杯子,都建构反映成红色,这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识过程有一种相对稳定的确定性,也就是可重复性。这样的可重复性过程使辩证唯物论忽略了、忘记了这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意识的建构过程,而将红色直接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事物的内容了。
  在自然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对条件的设定很重要,是构成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条件的设定就与人的创新思维有关了,设定不同的客体在不同的条件中,会建构成不同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内容。这就是牛顿定律等各种科学理性创新产生的过程。
  辩证唯物认识论也许又会说:你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是的,“随心所欲”是一个极端的内容,但不能因为人类无法在科学实践中“随心所欲”,就抹去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意识建构过程和创新思维过程,就等同于我们认识到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建构内容的客观事物内容了。其实科学的发展中,每一步的发展、发现、创新过程,都与人科学家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有关。
   所以,不仅实践的过程是能动的,人的意识内容也是建构的、创造的、创新的过程。辩证唯物认识论将人的所建构的人化世界的事物当作了客观事物,制约了认识内容的建构创新内涵,结果只能承认别人创新出来的科学理论、科学定律、科学技术是客观的,但是,却制约着自身的科学理论的创新发展。所以,在辩证唯物认识论普遍学习的地方,创新贫乏,而模仿很强。

辩证唯物认识论论是否还在重复着一千年前的认识思想的错误?
  
  
   一千年以前辩证唯物认识论论不知道电磁波的存在,但他们能将电磁波感觉成颜色,也因此将颜色当作了客观存在。这是典型的将人的反映内容当作客观事物内涵的例子;一千年以前的人他们不知道分子的存在,但他们将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反映成了实体,又将实体当作了客观事物;而后来,又将分子当作了客观事物;而今天,人们又认识了电磁波,又认识了分子,又继续在犯同样的错误。
  
  “分子又是什么的集合物呢?”--是人的认识过程将原子核和电子建构反映成了分子;那么你肯定会问:原子核又是什么的集合物呢?---是人的认识过程将基本粒子建构反映成了原子核。而基本粒子又是什么呢?这正是量子力学的困惑,科学家发现对基本粒子的存在状态的必须依赖于人的认识过程和意识建构反映过程。因此,到了量子力学这里,人们已经无法再重复辩证唯物认识论论这样的错误了,因为人们发现人对于微观粒子认识状态取决于人的认识过程。因而人们也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内容取决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的意识的建构反映的过程。

以前,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思想认为,作为参照物的客观实在的参照物和反映内容之间是有确定的对应关系的,如一定波长的电磁波与颜色之间,分子集合与实体之间有一种确定性的对应关系,于是,人们就认为颜色、实体也是客观实在的,因为电磁波、分子集合是客观实在。就象Y=f(x)一样。但是,当人们对事物更本质的认识到了基本粒子那里时,人们遇到了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波函数和随机性内容,于是,人们发现,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思想中的确定性对应过程消失了,人们并不知道参照物是什么状态,也就是既不知道那个x,也不知道那个“f(x)”,而只知道反映的结果y。于是,我们反过来认识到,以前我们所认为的客观事物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人化世界”的存在事物,是一个Y,而并没有认识到任何客观事物和反映的客观参照物的。
  迄今为止,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内容,而是认识到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人化世界的存在内容。当人挣开眼睛,已经进行了无比复杂的建构过程,将客体建构成了人化世界。
   即使如杯子的移动,在与量子态的基本粒子的变化之间,如何能够有确定性的关系呢?
   而且量子态的基本粒子也不是辩证唯物论所认为的客观原材料,辩证唯物论自今并没有找到任何客观原材料,所以,辩证唯物论的客观原材料与现象之间的确定性对应关系也没有找到,辩证唯物认识论的基础就不成立。
   其实,我们所认识的内容都是在不同的人化世界的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符合“人化世界”的认识思想。

辩证唯物认识论常常表现出的认识思想误区:
      
      1、超越“人化世界”的认识梦想
      辩证唯物认识论认为自己认识到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事物,其实是人的“人化世界”中的事物内容。因为人无法脱离“人化世界”去认识客观事物,也即不能脱离自己和自己的意识去认识客观事物。但人们常常在所认识的事物内容面前,忘却、忽略了自己和自己的意识的参与和建构的存在,而将自己的认识思想置于超越了自己和自己意识的高度,这实在是一种错误和梦想。这也就是“阳虫”网友在“试看理论中的自定位出壳现象。”中所提到的“自定位出壳现象”。
       一个网友说,我不在了,这个杯子仍然在这里。他在说“我不在了”之时和之前,已经对“杯子”进行了“人化世界”的建构,将一个量子力学还没有认识清楚的“物自体”建构成了杯子内容。
      
      2、主体意识角色的变换
       一个网友说:假如你失去知觉,别人打你,你没有意识到,别人打你是否存在?
      这就是主体意识角色的变换。因为“别人打你”的过程,不存在与你的意识中,但存在与该网友的旁观者的意识中。旁观者用自己的意识到的存在内容,来替换成了被打的“你”的意识内容。
      
      3、意识的镜像反映与建构反映
       辩证唯物认识论常常认为,客观有一个“杯子”,所以我们的意识中才会反映出一个杯子的摄影映象;客观中有颜色,所以,我们的意识中才会反映出一个颜色的摄影映象;客观中有规律,所以,我们的意识中才会反映出一这个规律的复写内容。
       而建构反映认为:客体内容和意识反映之间已经经过了转换与建构过程,如:将客体所反射出的一定频率的光波被人的意识建构反映成红色;将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建构反映成了实体等
      
      4、从对象认识主体
       人们的唯物论思想在将“杯子”当作客观事物并作为主体的对象时,在此之前已经先对“杯子”进行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人化世界”的建构过程,将一团量子力学中的基本粒子集合建构成了“实体的杯子”。
       所以,人们时在“人化世界”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象与主体的的再认识过程,所以就更明白主体的认识主导性和核心。这才能回归真正的人的主体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地中社区 ( 赣ICP备15001126号 )

GMT+8, 2024-12-23 00:02 , Processed in 0.035068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