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42|回复: 22

[转贴]一百年前的四川、重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 14: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伯林(Chamberlin,Thomas Chrowder1843~1928) 美国地质学家。1843年9月25日生于伊利诺斯州马通;1928年11月15日卒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1866年张伯林毕业于贝洛伊特学院,毕业后在密执安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1873年任贝洛伊特学院地质学教授,1887年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他对地质学固有很深的造诣,但尤为著名的却是他与美国天文学家莫尔顿一起提出的太阳系起源“星子说”(又叫“微星说”)。

      张伯林此次到中国在四川旅行始于1909年3月,沿长江过巫峡、奉节、云阳、万州,然后上岸从陆地穿越四川,经分水、梁平、大竹、渠县、南充、蓬溪、射洪、中江、到达灌县,后沿岷江经成都、郫县,彭山、乐山到宜宾,再次进入长江,经重庆、丰都、忠县,回到万州,然后顺原路沿长江于5月返回武汉。

大竹东部
  
大竹山区煤矿
  

大竹,稻田

  
  


悠悠李渡河   
     中唐以后,因北方战乱,不少文人学士入蜀到过渠县。民国县志载:诗仙李白曾留寓宕渠,泛舟渠江,驻足南阳寺。有诗为证“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潭清。西晖逐流水,荡漾游子情。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明代镌刻为碑,渠人广为传诵。(“李渡河”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诗仙醉酒渠江行,意爽南阳爱恋深,
          雅韵高风扬碧水,喧腾后浪涌千层。

         ——碑在李馥乡天鹅村南阳碥寺


渠县李渡河牌坊

渠县李渡河石拱桥

李渡河寺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渠县往顺庆府(南充)的路上

渠县往顺庆府(南充)的路上,轿夫

顺庆府,嘉陵江畔

顺庆府,今名南充。公元前204年西汉即设安汉县。唐时为果州。南宋理宗设府,赐名顺庆,以祈国运祥顺吉庆。

顺庆府,乡下石桥

顺庆白塔


      顺庆白塔,原名“无量宝塔”。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公元960年),距今已逾千年。座落在南充市高坪区鹤鸣山。白塔高37.1米,为十三层仿木密檐式砖塔,塔呈方形。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价值。白塔塔基由条石砌成,塔身青砖垒成,塔顶生铁铸成,塔身为楼阁式斗拱建筑。东面第十层外垩“建隆万寿之塔”六字,二至十层外壁砌有小龛,每层十二柱,下四层砖砌环绕而上,从第五层开始,仅能容一人攀援至顶。

蓬溪县,清晨田野


蓬溪,东晋永和11年(公元355年)建巴兴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定名蓬溪县。

蓬溪,丘陵地带梯田

蓬溪西部,山峦

蓬溪县西部盐井


四川井盐的最早开发和利用,过去的盐业史研究者多根据文献记载,将其推定在战国末期的成都平原。例如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撰《四川省志•盐业志》说:“早在先秦时代,巴蜀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盐泉和裸露在第面的岩盐。2300余年前秦统一巴蜀后,随着铁工具的大量使用和大批移民入蜀,带来了中原的凿井技术和人才,西蜀地区经济逐渐有了长足的发展。公元前311年,秦以张若为蜀守时,由于盐铁商业已具规模,故于成都‘置盐铁市官并长丞’,管理盐铁交易。战国末年,在今双流地区开凿了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生产的序幕。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公元前250~公元前247 年)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又识齐水脉穿广都(今四川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蜀于是有养生之饶焉。’”(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5)钟长勇《中国盐业历史》在叙述井盐的发现和井盐工业的起源时也据《华阳国志•蜀志》说:“井盐以凿井取卤制盐而区别于海盐、池盐和湖盐。中国井盐生产始于战国末年李冰穿广都盐井。”只是钟先生认为李冰为蜀守、穿广都盐井的年代在周灭后的秦昭王51年以后的公元前255~前251年之间(钟长勇2001)。可见迄今为止,流行的认识都认为中国的井盐业发端于战国后期,最早采用凿井制盐的地区是四川西部的成都平原。

射洪,家族墓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射洪,牌坊
  
射洪,富裕家庭厅堂


射洪县建置是在南北朝西魏时期,始置射江县,于北周(557)改名射洪县,故称“西魏置县,北周正名”。
射洪县因其射洪县境内有射江(射江今称梓江,又名梓潼江),县得名源于射江,古“江”与“洪”同音,古人将“射江”讹为“射洪”,后北周从俗,遂改为射洪。《元和郡县图志》载射洪)“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射洪,私塾

观音庙


射洪太和镇牌坊

射洪太和镇,水车

三国时代发明的翻车

梯田

水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玛莉帽(是摄影师本人?)
  
肩扛稻草
  
稻草堆
  
  
桑树
  
山坡民居
  
  
石桥
  
小村外当地民众
  
剃头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江县兴隆镇附近


中江县,三国蜀始置伍城县,隋开皇3年改为玄武县,13年在东南部(今仓山镇)增设飞乌县,唐调露元年又在中部(今广福镇)增设铜山县,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改玄武为中江县,元初飞乌、铜山县入并中江县沿袭至今。

中江县,梯田
  
中江石桥
  
  
寺庙
  
往成都府途中景色
  
驿道
  
路上的牌坊

村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餐

四川的阿尔俾斯山


中江县境内的老牛坡和次高峰西眉山,海拔均在1,000m以上,其余山峦,大多在700~900m以上。


山顶农田


山间棚屋

四川,山区景色




山区农家小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山区景色



民居

民居和墓地

灌县,安澜索桥

二王庙前的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桥。最早称绳桥或竹滕桥,这与它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何先生修的桥因无栏杆所以一人摔下水摔死,被官员处死,妻子为了为丈夫雪冤想尽办法修了栏杆。全长约500米,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米。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坐落于都江堰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岷江滔滔恶浪,没有修建索桥前,民谣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说。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俩察看地形,翻阅建桥史料,请教当地水、木工人,报经官府,游说八方募集资金,清嘉庆九年五月带领四乡百姓动工建桥。桥尚未完工时,两个樵夫不顾劝阻,顶风过桥,落水丧生。渡口“把头”买通官府,诬以草菅人命之罪。何先德先生含恨九泉。(还有一种说法是桥上没有栏杆,有人掉下去了,痛恨何的官府将其逮捕处死。)何妻强压悲愤,继承夫志,完成了索桥的修建。桥上横铺木板,竹缆为栏,行走平安,故名“安栏桥”,后改安澜桥,取不畏波澜,安然过江之意。人们为感激何先德夫妻的功德,又称“夫妻桥”。

灌县,都江堰

灌县附近平原

灌县附近油菜田


灌县,即今都江堰市。因灌江得名。三国蜀汉置都安县,北周又增置清城县。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和青城县,元合并为灌州,明降州置灌县。1988年,撤县设都江堰市。1994年,获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城区靠近都江堰渠首,分布着许多文物古迹和传统名居,有二王庙、安澜索桥、城隍庙、伏龙观、灵岩寺、千佛塔等重点文物。

灌县,二王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灌县,二王庙



灌县玉磊山牌楼

灌县,城门

灌县,伏龙观

灌县,清兵护卫



BTW:应该是汉军绿营的装备


灌县对面山脉



山后就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旋口镇

灌县,路上独轮车

灌县上游岷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灌县上游岷江

成都平原,路上景色

成都,路旁沟渠

旅行装束


拿的测绘仪?

科考队的中国雇员

旅程中




成都平原,旅行者,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郫县,古塔

郫县古称"郫",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秦灭巴蜀之后二年(公元前314年),在成都设蜀郡,挪作为该郡的属县,正式称为郫县。


郫县,路旁墓地

清兵护卫

滑杆

当地人旅行

村民

赶集

独轮车途中休息

妇人的大帽子和小鞋

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地中社区 ( 赣ICP备15001126号 )

GMT+8, 2024-12-28 00:16 , Processed in 0.02177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