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中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我行我素

[转贴]一百年前的四川、重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城区俯瞰

     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
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但在21世纪出土的金沙遗址把成都的建制历史提前到(约前1200~前650)。已经超过苏州的建城时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即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朝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朝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 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成都,从城墙看城区
  
成都,从城墙看城外

成都,从城墙看到的南城门
  
成都,东大街
  
  
成都,街道景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满城

《清史稿·兵志》开宗明义地说:“有清以武功定天下。”最后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兵兴者、终以兵败。鸣乎,岂非天哉!”这种逃避具体分析,把兴亡的责任归咎于天,读起来颇与千多年前“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论调可谓异代同谬。但是它却深刻地表明:清统治者十分重视武力征服,重视暴力统治。入关以后,各省派驻的驻防八旗便担负着“以武功定天下”的使命。御制《将军箴》说:“八旗禁旅,生聚帝都,日增月盛,分驻寰区,星罗棋布,奕襈良谟”。以八旗军驻天下交通要道是清王朝的庙谟决策。

从女真族的兴起到入关后统治全国,八旗军的武功与“满城”的设置有着紧密的联系。魏源以满族的特征为“城郭士著射猎之国”(《圣武记》卷一)。举凡八旗军驻防之处,在在筑城自守,人们习惯称为“满城”。“满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性质上也发生变化。在入关以前,它主要是军事上攻守战备的需要;到统一全国以后,它同时也是清王朝执行旗汉分治的措施之一。通过考察清代成都满城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探索旗 汉分治的状况。

成都“满城”的设置

在元代,女真族尚处于“无市井城郭,逐水草而居,以射猎为业”的阶段。到明初,女真族在汉族、朝鲜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迅速进入奴隶社会的门槛,各个部落、氏族集团之间,展开了掠夺奴隶、财富的斗争。为了适应战斗的需要,开始各自构筑山寨以自卫。以后由山寨而土城。到努尔哈赤时期便大修“兴京城”,广营宫殿、寺庙了。在频繁的战争中,“满城”始终是八旗军攻守的据点。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致书科尔沁贝勒鄂也书中说:“苟无城郭,蒙古岂令我安居哉!因我等诸国所持,唯城池也。”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开始在成都修筑“满城”(沿袭古少城基地,又称少城)。由于西藏地区发生蒙古准噶尔部入侵事件,清王朝已开始打算在成都设驻防八旗以镇慑西南了。康熙五十五年,在西藏地区由于和硕特部的统治与藏族封建领主发生矛盾,蒙古准噶尔部乘机偷袭西藏,杀死拉藏汗。西安将军额伦特率兵数千,前去弹压,遇伏,全军覆没。清庭“以西藏屏蔽青海、滇、蜀苟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圣武记》卷五)。决定由青海、四川、巴里坤三路出兵进攻准噶尔部。其时巡抚年羹尧奏请在四川设驻防旗兵,“上嘉其实心任事,遣(付)都统法喇率兵赴川协剿。”法喇从荆州驻防八旗拨三千旗兵入川。这批旗兵曾进驻巴塘、里塘、打箭炉等地,藏乱平定,法喇率兵返回成都,康熙六十年奉命留旗兵一千六百人,在成都驻防。

最初八旗官兵及眷属共约五千余人,其中满族约占三分之二,蒙古族占三分之一。旗兵共二十四甲,其中满州八旗有十六甲,蒙古八旗有八甲。乾隆四十一年平定金川之役后,“奏请特设成都将军(全衔称‘镇守成都等处地方将军’)一员,以资镇慑。其权限除内地州县营讯不涉番情者毋庸干预外,如松茂、建昌二道所属三府厅州县管理口外士司者,并松潘、建昌二镇,阜和一协及所属管理口外士司者,悉归将军统辖。”按照清制,驻防八旗将领不能指挥绿营,这也是防止将军的权力过大,互相牵制之术。但成都却是例外,“将军兼统绿营者惟四川”(《清史稿·兵制》),表明成都驻防八旗有统辖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任务,其地位比较突出。

随着驻防八旗人口的增长,编制也时有增补,主要是增加养育兵和余兵的名额,它带有救济贫困旗人的性质。同治以后增添“精锐营”,“振威营”,“新威营”。八旗实行世袭制,兵员只能在他们的后代中挑选。由于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兵额的需要,实际上只能是半世袭制,大量的旗人成为八旗闲散。辛亥革命前夕,旗人已有二万多人,今日成都地区的满族和蒙古族,绝大部分是他们的后代。

成都的“满城”及营房是由四川省各州县官民捐资修筑的,位于大城的西南隅,城周长约四里五分,城墙高约一丈四尺,全城为一矩形,其范围东西从今红光路口沿东城根街一线;南部为南较场,约今省军区驻地;西面靠同仁路以西一线,北面为红光路一线。

驻防八旗是军事体制,因此,满城的设施恰如一座大军营。军事机构如衙署、营房、盘查哨卡、军械、火药库房、练兵场等占着绝对主要的地位,此外有储备钱粮的库房和各种庙宇和祠堂。“满城”内无商业和手工业户,因而在经济生活上尚需仰给于大城。

八旗官兵的营房(即官街和兵街)按照清制,八旗军在屯驻、行军、演习、狩猎、祭祀上,各旗都有固定的方向和位置的“各照方向,不许错乱”,如正黄、镶黄旗居北方;正红、镶红旗居西方;正白、镶白旗居东方;正蓝、镶蓝旗居南方。同时又分左翼东四旗(即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和右翼西四旗(即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据说这是按照五行相克的原理来制定的。譬如东方属木,由于白色代表金,白旗驻东方便是金克木;西方属金,由于红色代表火,红旗驻西方就是火克金。余类推。

八旗军在作战和进行其它活动中,为了避免壅塞和混乱,严格要求各旗按照一定的方位行动。至于五行相克的原理,只是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为便于执行军事纪律添上一些迷信色彩而已。

成都“满城”的官兵营房就是按照上述方位的规定来布局的,共有官街八条,兵街四十二条。大体以今长顺街为线,以东是左翼东四旗,以西是右翼西四旗。“满城”内的街道(旧称胡同)并不是像现在一排排整齐的铺面。而是疏落有致的庭院,每条胡同划分为四十多小庭院、每家约占地一至二亩(又称甲地),内修住房三间,余下的空坝,多种上花果竹木,四周有围墙,这些单独的小庭院鳞次栉比,形成了“满城”的胡同。

八旗的各级指挥部均称衙门,从将军到佐领,防御,骁骑校均设置衙门,实际上佐领以上的衙门不过是一个办公室而已。由于成都将军兼管绿营,因而在大城内设有军标付将衙门(拐枣树街),军标左都司衙门(西顺城街)、军标右守备衙门(鼓楼街)专管绿营的事务。

将军衙门(今胜利西路军区招待所),乾隆四十一年初置将军,即设衙门于此,同治七年将军崇实扩建门庭。大门前有高大的照壁,两旁有栅栏式的东、西辕门,分别悬挂“望重西南”,“声敫(扬)中外”的巨匾,大堂前矗立牌坊一座,上题满汉文对照“控驭岩疆”四字,表明它是西南的军事重镇。

副都统衙门(今商业街省委所在地)。乾隆四十一年前,成都驻防八旗以副都统为首领,设将军后,副都统地位下降,主管军事训练。清人周洵在《蜀海丛谈·总督、将军、都统、提督、学政》中说:副都统衙门仅有兵丁数十人,往来公务较少,以致“门可罗雀”,同治九年增修,并设暖阁。

此外有左司衙门,右司衙门,理事同知衙门等。满城内警戒森严,哨卡林立,每个城门设盘查厅,并在交通要道,水栅设卡子房十二所,平时各甲还派出旗兵,巡查来往可疑现象。

辛亥革命以后,“满城”内的房舍几已全部改建,城墙、衙署、寺庙已陆续拆除,唯街道结构大体上还保持原貌。



满城内街道和旗人
  
成都,满城街道

成都满城街道和旗人宅院

成都,教会建筑

成都,皇城附近街道景色

成都,十字路口附近景色


成都,华西大学棒球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5: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私人院落

成都,污水处理

成都附近,科考旅行队

成都平原,农舍和稻田

成都平原,农庄

成都平原,乡下景色



肩挑甘蔗

彭山县江口镇对面溪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6: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山县江口镇,水车


彭山县江口镇秦代名为彭亡聚,晋代称合水,南北朝为平无城(彭望城),宋代改安镇乡,明代易名江口(因地处岷江支流府、南二河的汇合处而得名)。公元前316 年秦灭蜀后,设置武阳县,治所在今江口镇平茯与五一村交界处,历时800余年,西魏时县治始西迁凤鸣,宋设乡,清为镇。古镇形成历史至今达2300余年。


江口,罂粟田

木材运输

吸烟老妇


江口镇街上?


嘉定江边


嘉定,即今乐山,远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时代,曾是蜀王开明部族的故都。公元前四世纪秦灭巴蜀,乐山隶属于蜀郡,因在成都的南面,故定名南安。汉朝将南安隶属于犍为郡。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不断,乐山地区的建制屡有变迁。北周置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隋朝隋置眉山郡。原南安县改名龙游县,传说是隋朝军队从成都乘船向乐山进军、追击陈国败兵时,岷江中有游龙导航,帮助隋朝军队统一天下,因此改南安为龙游。唐复嘉州,眉州。宋朝改嘉州为嘉定府;元代改为嘉定路;明代改为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为嘉定府,并在府治置乐山县,取“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为名,改龙游县为乐山县,“乐山”之名沿用至今。


嘉定乌尤山下

嘉定,民工打架

嘉定,街道牌坊

嘉定,灵宝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6: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赛龙舟

赛龙舟,争论谁是优胜者

四川,独轮车

四川挑夫

四川南部,农庄

贞节牌坊

岷江鸬鹚

渔夫

几乎赤裸岩石上的耕作

煤矿和石灰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6: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惊吓的采花女

白帕缠头和鸡公车

叙府,半边寺

叙府,今宜宾。秦置僰道县,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为郡治僰道。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设戎州。隋唐置戎州都督府。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元叙州路,明清叙州府。


叙府,轿夫

叙府,私塾儿童

叙府,前往寺庙的人群

叙府,寺庙人群

叙府,长江

叙府,金沙江铜关渡口

铸造农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6: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下妇人

院落

叙府,戏台

牌坊

四川挑夫

居民

溪谷

竹桥

洄澜塔

叙府,江边景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6: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边



还是叙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6: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林(Chamberlin,Thomas Chrowder1843~1928) 美国地质学家。1843年9月25日生于伊利诺斯州马通;1928年11月15日卒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1866年张伯林毕业于贝洛伊特学院,毕业后在密执安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1873年任贝洛伊特学院地质学教授,1887年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他对地质学固有很深的造诣,但尤为著名的却是他与美国天文学家莫尔顿一起提出的太阳系起源“星子说”(又叫“微星说”)。

张伯林此次到中国在四川旅行始于1909年3月,沿长江过巫峡、奉节、云阳、万州,然后上岸从陆地穿越四川,经分水、梁平、大竹、渠县、南充、蓬溪、射洪、中江、到达灌县,后沿岷江经成都、郫县,彭山、乐山到宜宾,再次进入长江,经重庆、丰都、忠县,回到万州,然后顺原路沿长江于5月返回武汉。


以下为此次旅行在现重庆境内的照片。

进入巫山峡




神女峰

巫山峡上游出口

峡谷船只

峡谷内景色

夔州风箱峡


夔州古城,今奉节,古属夔州,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一直为蜀东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县城永安镇,历代曾为路、府、州、郡治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

夔州府岸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16: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夔州城墙
  
夔州府,祠庙
  
夔州府街道
  
多云的早晨
  
江边寺庙
  

云阳县,三月枯水季节


云阳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后属巴国和楚国。战国后期属秦国,始置县,名朐忍。北周武帝初年(566-568年),县治从万户驿(今旧县坪)迁至汤口(今云阳镇),更县名为云安。宋开宝六年(973年)升县为军。并在今云安镇置云安监。宋熙宁四年(1041年)升云安监为安义县。八年(1075年)撤安义县,户口归属云安县。宋末,云安军废。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立云安军,属夔州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军为州,名云阳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州为县,名云阳县至今。
  
云阳张飞庙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位于与重庆市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的飞凤山麓,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 17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庙宇多为1870年水患后重建。琉璃粉墙、金碧辉煌的殿宇群,依山取势,气象巍峨,庙内碑刻书画丰富。
  
船家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地中社区 ( 赣ICP备15001126号 )

GMT+8, 2024-6-1 22:44 , Processed in 0.01583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